湖州市湖剧团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1955年,湖剧经过“小戏时期”“本摊时期”之后发展迅速,在原湖州同乐湖剧团的基础上整顿、新建湖州市湖剧团。

简介

  剧团先后排练了湖剧传统戏《牛郎织女》《打金鼓》《十五贯》《白蛇传》《秦香莲》以及现代戏《两兄弟》《中秋之夜》,创作了新戏《走上新路》《太湖红浪》《食堂门口》等,并创排改编了大型古装湖剧《朱三刘二姐》,获得社会强烈反响,尤其是传统剧目《麒麟带》成为湖剧的“看家戏”,被誉为“浙江一块宝,全国一朵花”。

  1966年,湖州、嘉兴和德清相继建立三个专业剧团,农村也有大量业余小戏班社,男女小生同台,湖剧音乐唱腔有了较大发展。“文革”期间,演员以超凡的毅力坚持创作,涌现出《石岭银锄》《老马回家》等湖剧现代小戏。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由于受西方古典音乐、爵士音乐和新民乐等文艺样式的冲击,加上大众审美转变、新兴剧目匮乏等,大量湖剧观众流失。[1]

现状

   2001年湖州市文化体制联动改革,湖州市越剧团、湖州市湖剧团、湖州市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并入湖州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