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戏曲盔头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盔头 梨园行的行话,是中国传统戏曲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大体分冠、盔、巾、帽等4类。在京剧鼎盛时期,加上各地方剧种中盔头的种类约为500种,现在常用的不足200种。
冠,多为硬胎,用于帝王、贵族的礼帽;盔,多为硬胎,为武职人员所戴;巾,多为软件,属于便服;帽类最杂,自皇帽至草帽,有硬有软,名目繁多。除以上4类外,还有各种大小附件,如额子、驸马套翅、翎子、狐尾、面牌、茨菇叶、铲刀头等,多与盔头配合戴用,有的也可以单用。
盔头的制作,软件多为缎制品,有花有素;硬件除纱帽、相貂外,多以纸版、铁纱做成硬胎,分前后两扇,饰以金、银、翠羽(或贴蓝绸)、珠子、绒球等。它们与戏衣一样注重装饰,但其装饰的繁简,时有变化,各剧种之间互有异同。
民国时期,在会戏甚多的戏曲艺人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摸盔对擂”的竞争方式,也就是两人蒙着眼睛摸盔头,摸到哪个盔头,当晚就戴着这个盔头唱相应的戏码,看谁先唱不下去。许多“摸盔对擂”的戏曲艺人都能突破行当限制,打擂打上数十天乃至上百天。
免责声明
神州戏曲百科的词条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如您发现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或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szxqweb@163.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