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冠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如意冠
如意冠

  一名“虞姬冠”。形似如意,故名。纸板胎,黄素缎蒙面,缀珠串、光片等饰物。

  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扮演《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由徐大个盔头铺徐毓敏(1891—1952)设计。

  1997年,上海戏剧服装厂盔帽师纪兴海制作。

  引用来源:中国京剧衣箱 (刘月美)著 第74页 如意冠

简介

  《霸王别姬》原名《楚汉争》,据昆戏《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总共四本。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齐如山、吴震修对《楚汉争》进行修改,更名为《霸王别姬》。

  其中虞姬的头戴的如意冠是参考了绘书《列女传》中虞姬的小冕旒设计而成(《梅兰芳回忆录》)。我们看如意冠:冠底装形似口杯的托口,托口上装前低后高的如意片子。如意片前端呈三瓣如意圆状,后端微翘.周围垂串珠。左右挂飘带,飘带为黄缎制,上绣云纹或嵌光片。垂珠串串,确是脱胎于冕旒。

梅先生改成如意冠的主观用意如下:

  1、  配合剧情选用有利于表演的如意冠。因为京剧《霸王别姬》增添了虞姬的一段剑舞。大段的舞蹈表演,凤冠不如如意冠轻便。

  2、  行头上炫人耳目。昆曲《别姬》和京剧《霸王别姬》主角大反转。《别姬》是一出正净重头戏,而贴旦扮演的虞姬是辅配角色。(侯玉山《昆曲<千金记·别姬>的演出特点》)到了京剧《霸王别姬》旦角虞姬陵替霸王,一跃而为主角。新戏需要新的行头这样才能先声夺人。

  现在豫剧也学了起来,妃嫔们带上了“小冕旒”——如意冠。

另外“如意冠”只是形制上像如意,初创者定下名,后人皆如此称呼。实际戏曲冠戴中原本就有如意冠,是仙道人物所戴,和虞姬的如意冠不是一回事。在明杂剧中就已经出现了。“如意冠主要为福星、禄星、文曲星等星神及乾天大仙、琼真大仙等道教仙人所戴”(黄天骥、康保成《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