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是中国培养演艺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前身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黄佐临、顾毓琇、顾仲彝等创立。1949年更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1年更名为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1953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组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独立办学、独立建制)。1956年正式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隶属国家文化部,成为国家重点艺术院校。戏剧教育家熊佛西担任首任院长。2000年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共建。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和上海市舞蹈学校并入,上海戏剧学院成为同时包括戏剧、戏曲、舞蹈、影视等学科专业,办学层次从中专、大学本科到硕士、博士的综合性艺术院校。
学院简介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50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300多名,在校本科生2000多名,研究生900多名。学校现有16个本科专业,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管理、舞蹈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学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办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始终不忘“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秉承“至善至美”的校训精神,把培养“品德优、基础厚、专业精、实践强”的德艺双馨艺术人才作为目标,自觉承担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等艺术院校。
学校现设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7个。戏剧与影视学入选上海市首批高峰Ⅰ类学科建设计划,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分别入选首批高原Ⅰ类、Ⅱ类学科建设计划。2019年,学校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体进入上海市高水平高校建设行列。
学校已形成“四个中心”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分别为——戏剧艺术教育中心:华山路校区;中华戏曲教育中心:莲花路校区;国际舞蹈教育中心:虹桥路校区;影视新媒体教育中心:昌林路校区。设有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影学院、创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教学单位和附属戏曲学校、附属舞蹈学校2所附属中专。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艺术专门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戏剧、影视、舞蹈、美术领域的名家和高素质专业人才,荣获众多戏剧、影视、美术、戏曲、舞蹈作品大奖,如“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金话筒奖、金狮奖、白玉兰奖、荷花奖等,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声誉与影响力。[1]
历史沿革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
1945年12月1日,在原上海市教育局长顾毓秀的支持下,由著名戏剧家熊佛西、李健吾、吴仞之等创办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第一任校长是顾仲彝。学校接收地处北西川路横浜桥的前日本国民小学(今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为校址,于当年11月开始招收话剧演员组、技术组和研究班(编导组)新生,12月开学上课。著名戏剧家洪深、欧阳予倩、熊佛西、曹禺、陈白尘、杨村彬、吴仞之、赵景深等均曾先后来校执教。
1946年10月,学校为抗议上海市参议会无理通过“裁撤剧校”的决议,齐心协力展开紧张的护校斗争。在上海进步文化界的有力支援和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这场斗争取得胜利,学校得以保存下来。但顾仲彝却不能再继续任职,由熊佛西继任校长,至1948年秋,学生人数达200人左右。[1]
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
1949年10月,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沿袭解放前的体制,仍隶属上海市教育局领导。全校各科均招收高中毕业生人学,学制一律三年。
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
1952年9月,全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和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于11月正式成立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并无行政隶属关系),业务划归中央文化部直接领导,仍由熊佛西任院长。学校规模日渐扩大,原有校址已不敷应用,遂于1955年8月迁至华山路。
上海戏剧学院
195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改校名为上海戏剧学院。[2]
1960年5月,学校被文化部定为部属重点院校,至1962年建院10周年时,全院系科设置已发展为表演、导演、戏剧文学、舞台美术四个系的完整建制。在此时期,全院的学生人数从1952年的248人,增加到1965年的668人,教师人数从同期的57人增加到157人。其中宋端钧、赵铭彝、余上沅,孙浩然、吴晓帮、胡蓉蓉等名家都是解放后来校任教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上海戏剧学院遭到严重破坏,教学工作被迫中断7年,至1973年恢复招生。
70年代中,学校曾建立美术系。80年代至90年代,曾开办电影导演班。95年开办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中国首创电视主持专业并成立了电视艺术系。
197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戏剧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立硕士学位的授予单位之一。
1981年,首届毕业的研究生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得戏剧学科硕士学位的毕业生。
1992年,文化部决定学院为部属院校率先实行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
1994年,学院荣获人事部、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1999年,学校开始招收博士生。
2000年4月,学校从由文化部主管划为由文化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统筹为主。
2002年,原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三校并入上戏,作为戏曲舞蹈分院、附属戏曲学校和附属舞蹈学校。
2004年,学校相继筹建了创意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同年8月,上海戏剧学院与静安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实行联合办学,原上海市培进中学也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2005年,学校在戏曲、舞蹈和电视艺术等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了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同年,学院获准为全国艺术专业学位首批试点培养单位。
2012年,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米亚(MIA)艺术中心入选首批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
2016年11月,上海戏剧学院与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复星集团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12月,上海戏剧学院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美国国家广播电视业协会(NAB)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6月,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项目。
2018年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4月,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首批项目。
2021年12月23日,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开展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签订合作协议。[3]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影学院、创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教学单位和附属戏曲学校、附属舞蹈学校2所附属中专;有16个本科专业,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管理、舞蹈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学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教职工50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300多名。
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服装与化妆教研室(徐家华)、主持艺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洪林)、舞蹈教学创新教学团队(陈家年)。
学科体系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7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音乐与舞蹈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艺术硕士(包括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等7个领域)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A类)、设计学(B类)
上海市高峰学科:戏剧与影视学(I类)
上海市高原学科:设计学(I类)、艺术学理论(II类)
上海市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 截至2018年,上海戏剧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市级精品课程14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妆设计与创作体现、中国戏曲史
国家培训中心:国家昆曲表演人才培训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戏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与上海市共建实验室:演播空间实验室、摄录制作基础教学实验室 市级精品课程:芭蕾女班足尖基本功训练、导演基础理论、电视纪录片创作、演播语言组织、电视文艺节目策划、导演元素练习、电影名片分析、多幕剧演出创作、电视剧写作、台词课、戏曲写作、形体技巧训练
市级重点课程:主持人语体艺术、导表演基础、电视导演理论与技巧、电视剧写作、影视音响制作基础
上海市级教学工作室:芭蕾舞精英教学工作室、中国舞教学工作室。
“高雅艺术进校园”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上海大学生戏剧艺术实践基地、上海市大学生舞蹈艺术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
2020年3月,新冠病毒肺炎让全国大、中、小学不能正常开学,为了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上海戏剧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推出了公益表演慕课,带领全国的表演爱好者们在家中学习专业的表演训练。公益表演课的教师团队由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表演教师杨佳副教授、刘婉玲教授、吴泽涛教授和高瑜老师组成,课程名称《杨佳教你演戏》,上戏余秋雨老院长还专门为课程题名,并亲笔题字为热爱表演艺术的同学们提出了希冀:“表演艺术须高位入门直探天性”。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4月,上海戏剧学院有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3个、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学院下属戏曲学院、电影电视学院、舞蹈学院还有国家培训中心3个学院,艺术工作室2个、国家与上海市共建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重点艺术创新工作室1个。[2]
上海戏剧学院米亚(MIA)艺术中心,是国家文化部签署的“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七部委设立的“文化科技创新产业联盟”成员、“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基地”,也是市教委第一批9个高校公共知识服务平台中唯一的数字影像科技艺术的平台。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戏剧研究基地。
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综合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表演艺术创新工作室、舞台美术创新工作室、舞蹈艺术创新工作室。
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实验室:电视视频音频实验室、计算机语音嗓音实验室,以及电视节目语体样态分析中心媒介传播内容评估体系实验室。
上海市重点艺术创新工作室:舞蹈艺术创新工作室。
艺术工作室:梅兰芳艺术工作室、谭鑫培艺术工作室。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米亚(MIA)艺术中心。
学术资源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博物馆
上海戏剧博物馆依托上海戏剧学院重点学科,由物理形态馆、数字资料馆和动态演示馆三部分组成。博物馆以大量收藏戏剧戏曲历史文献、艺术品与实物、演出资料,集中展示、记录、再现艺术家生平,策划多媒体戏剧动态展演等专题为主要工作内容,是以"一馆多区、形态综合、内容多元"为办博理念,集收藏、陈列、展出、教学、演出、参观、训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图书馆资源
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共有藏书约21.8万册,期刊合订本2.8万册,订阅中外期刊700余种,较完整系统地保存了国内戏剧、电影、电视方面的专业期刊资料。
学术期刊
《戏剧艺术》期刊 《戏剧艺术》是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学刊有戏剧理论与批评、中国戏曲史论、中国话剧史论、表导演艺术研究、剧场演艺研究、戏剧教育研究、比较戏剧与跨文化戏剧研究、国外戏剧思潮、外国戏剧史论、剧本译介等栏目。 《艺术管理》是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中国国内第一份专门研究艺术领域管理议题的综合性双语类学术刊物。学刊聚焦各类艺术机构和文化企业的战略运营和持续发展,关注艺术管理领域政府咨询、行业发展以及学科建设的进展,跟踪整个艺术管理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跨界与融合。
科研成就
2000年至2008年间,上海戏剧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98项,其中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02项,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4年,学校获得2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立项资助。 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艺术专门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戏剧、影视、舞蹈、美术领域的名家和高素质专业人才,荣获众多戏剧、影视、美术、戏曲、舞蹈作品大奖,如“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金话筒奖、金狮奖、白玉兰奖、荷花奖等,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声誉与影响力。[1]
合作交流
2008年3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协会(简称:国际剧协)亚太戏剧教育中心在上海戏剧学院成立,中心将常驻上海戏剧学院。中心成立后,将推动亚太地区各戏剧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专业论坛、启动区域合作培养研究生的计划等。2015年4月,学院与国际剧协加强合作,从拓展艺术人才国际视野的高度,联合举办各类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如2016年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国际舞蹈日”活动,把中国舞蹈更好地传播到世界。 2018年12月资料显示,上海戏剧学院与56所外国戏剧院校及多家国际机构、团体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学校还依托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冬季学院、夏季学校和跨文化交流学全日制英语硕士专业等常态项目,开展国际交流。
学校经常聘请国际专家来校讲学、排戏,学院的专业教师也经常受聘到国外讲学访问,共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生来校留学、研修。学校的演出团、教学小组也赴新加坡、日本、英国、意大利、德国、美国、韩国、比利时、罗马尼亚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演出,交流教学实践。学校主办过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国际小剧场戏剧节。[11]
2022年5月9日,全国的30位青年导表演艺术家相聚云上,参加了由上海戏剧学院与中国文旅部、国际剧协深度合作项目《导演领军人才培养》开班仪式,他们将通过线上线下多个方式,接受为期5周的导演专题教学。
特色专业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同学们主要学习戏剧、戏剧史、电影史、舞台美术史、中外美术史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美术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场景设计、服装道具设计、化妆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舞台影视美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道具设计、化妆设计、绘画、绘景、计算机辅助设计、特技美术等。毕业以后可以在剧院、电影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从事美术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
这个专业注重调动同学们的个性发挥,激发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强调创作实践,注重假期实习、毕业实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写作元素》、《影视剧写作》、《导演基础》、《电视纪录片创作》、《电视导演理论与技巧》、《电视文艺节目策划》、《演播室与现场制作导播》、《视听语言》等。毕业以后可以去电视台当编导或者自己创业。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重基础、重实践、重特色,以“单兵教学”方式来锻炼同学们“不怕写,写不怕,怕不写”的创作能力,为同学们的长远发展夯实专业根底。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文,编剧基础,电影学等等。毕业以后可以在剧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等工作。
获得荣誉
上海戏剧学院教学获国家级奖:
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2009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上海戏剧学院级附属院校教学获上海市级奖:
2013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2项,二等奖3项。
2017年上海市教育成果奖:基础教育二等奖1项;职业教育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高等教育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合作)。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47位。
知名校友
免责声明
神州戏曲百科的词条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如您发现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或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szxqweb@163.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