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碗碗腔剧团:修订间差异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23行: 第23行:
|is_recomend=0
|is_recomend=0
}}
}}
  [[分类:孝义碗碗腔院团]]
  [[分类:碗碗腔院团]][[分类:碗碗腔院团]]

2023年6月19日 (一) 17:21的版本

  1959年搬上真人表演舞台,并因此成立国有专业碗碗腔表演艺术团体——孝义县跃进剧团,使传统碗碗腔艺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孝义碗碗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大量的演出剧目和丰富的文字、实物等珍贵资料……

  孝义碗碗腔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市碗碗腔剧团为项目保护单位,承载着《孝义碗碗腔》、《孝义皮腔》这两个姊妹艺术剧种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任务。

  近年来,先后挖掘整理恢复上演孝义碗碗腔剧目16部,孝义皮腔剧目7部。2019年以一个演出团体承载两个剧种,代表山西省文旅厅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孝义碗碗腔《情系山里娃》、孝义皮腔《状元与乞丐》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古朴的艺术魅力,绽放在中国戏曲的发源地,在江南水乡大放异彩。

简介

  1959年冬,剧团把碗碗腔皮影戏的传统剧目《白洋河》,改成《昭君出塞》,并成功搬上真人戏曲舞台。这部戏在孝义、汾阳连续演出了24场,场场爆满。为了适应新的演出形式,成立初期的碗碗腔剧团借鉴碗碗腔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改编、移植了一些剧目。如《夺印》、《社长的女儿》都是这个时期改编的。除了改编一些传统剧目外,孝义的碗碗腔剧作家开始尝试自己创作现代戏剧目,《柳树坪》就是这个时候的代表戏之一。编导奖、导演奖、演员奖、音乐奖、集体奖得了几个奖。《柳树坪》在太原连续演出了几十场,一时间孝义碗碗腔剧团获得了“柳树坪剧团”的殊荣,而这部戏也奠定了孝义的碗碗腔剧团演现代戏最为见长的基础。

  从1963年开始,孝义碗碗腔剧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专业队伍。孝义碗碗腔除继承大量优秀传统戏之外,尤以创作和演出现代戏见长,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影响三晋全国的优秀作品问世。在众多音乐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更加注重传统艺术的整理与传承,才让现代的观众聆听到婉转的歌曲。

  传承和发展的岁月里,孝义碗碗腔剧团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演员、演奏员、编剧,如碗碗腔的领军人物、中国第16届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张建琴,编剧许石青、张思聪、梁镇川、霍锁昌、任学谦等,他们都为碗碗腔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确保碗碗腔传统艺术薪火相传,亟待对碗碗腔传统剧目进行抢救性、保护性挖掘整理,实施碗碗腔录音录像工程计划,录制内容以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碗碗腔艺术魅力的传统精典剧目为主。留存宝贵的影音资料为孝义碗碗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留下“活化石”,更对孝义碗碗腔艺术研究、孝义戏剧史研究、山西戏剧史研究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及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此外,为使传统碗碗腔艺术和碗碗腔剧团成立以来的珍贵历史资料得以抢救、保护、传承。2020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点图书——《孝义碗碗腔记忆》系列丛书历时四年正式出版发行。该系列丛书,由孝义碗碗腔剧团团长郭文明主编,采用记述体裁篇、章、节的形式,对孝义碗碗腔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实事求是的记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丛书分为五册,分别为:《梨园永固》《天籁之音》《德艺双馨》《名剧集萃》和《激情岁月》,图文并茂,生动鲜明,是对稀有地方剧种的积极探索、保护和传承。[1]

碗碗腔剧团展示馆

  主要具备展演、展示两大功能。展示馆设有小型舞台,观众可以现场观看演出,领略碗碗腔独特的表演艺术和柔腔婉韵;展示馆同时陈列有大量剧本、曲谱、剧照、服装、道具、乐器、锦旗、条幅等珍贵实物资料,以及文字、图片介绍,全面展示了孝义碗碗腔的发展变化、音乐特色、代表剧目、著名演员等情况,有助于观众了解碗碗腔艺术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培养和激发青年人对这项非遗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其中保存的传统戏剧和现代戏服装28件,道具204件,其他相关实物20余件,碗碗腔历史保留剧本36本,曲谱24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