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淮剧团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1959年,金湖县从宝应县析出置县,当时经金湖、宝应两县政府协商,将宝应县人民淮剧团划归金湖领导,更名为金湖县人民淮剧团,后改称金湖县淮剧团,编制60人。

简介

  1967年10月因文化大革命开始,金湖县淮剧团解散,人员分流。部分淮剧团演职员同县文化馆合并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71年6月改为金湖县文工团,其演职员基本上为下乡知青,演员整体素质较高,影响较大,曾风靡一时。代表性人物:顾龙英,现名顾芗,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任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苏州市滑稽剧团名誉团长。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电影《小小得月楼》中饰演乔妹,崭露艺术才华。

  1979年秋,知青返城,在金湖县文工团基础上又恢复了金湖县淮剧团建制,新团址在金湖县县城跃进西39号,占地近4亩,并从盐阜地区及本地聘请部分淮剧艺人。1980年元旦开始演出活动,主要演职员有:殷少卿、蒯兰红、徐凡生、郭瑶兰、陈桂英、曾玉红、陈明等。

  本团先后创作、改编演出大量传统戏及现代戏,如:《药茶记》、《空棺记》、《郑巧娇》、《打碗记》、《牙痕记》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本团改编演出的古装戏剧目《甘罗拜相》曾于1982年被江苏省电视台搬上荧屏,郭瑶兰扮演的甘罗,在观众中有一定的影响。

   我团经常在盐阜地区、清淮宝地区、扬州、兴化、镇江一带演出,受到了广大观众一致好评,曾创下了在安徽省天长县(现为天长市)大会堂连续演出38天的纪录。

  1984年我团主要演员郭瑶兰在江苏省青年演员淮剧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

  1989年戏剧滑坡,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金湖县淮剧团保留编制,人员内部分流,剧团大部分人员调到教育及文化部门。根据当时形势,古装戏上座率逐渐下降,而歌舞却异常红火,因此,淮剧团留下了几个有一定艺术专长的演员,另外又外聘了一些演员,组成了金城歌舞团,在全国各地演出,一直坚持到1993年。后该团由文化局安排,承包给了外地人。

  目前,金湖县淮剧团现有编制11人,在职职工4人、退休职工8人,只有少数演员仍然活动在我县舞台上。[1]

  2015年,一直有个梦想——把金湖县淮剧团重新组织起来,在领导的支持下,沈月华从局机关又回到了老单位——淮剧团。

  金湖县淮剧团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留团撤人”的政策。“淮剧团的‘番号’还留着,人员分流到了各个单位。”沈月华说,自此将近30年金湖县淮剧团没有演出。

  从恢复当初的“周周戏相逢”,每周六固定在荷都戏苑演出,到如今走出小剧场,不停地送戏下乡;从传统淮剧,到紧扣党和政府方针政策、传统美德、文明创建等编排新的多种形式的节目,仅有2个人在编的金湖县淮剧团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喜爱。为了满足百姓对传统戏剧的爱好需求,该剧团决定从12月开始,每月15日将在荷都戏苑固定演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