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湘剧传承保护中心
湘剧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茶陵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成立于2013年3月,是茶陵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下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现有事业人员16人。[1]
简介
1949年11月,由仁和、庆华两戏班合并成仁和湘剧团。仁和班是民国二十九年(1940)由界首人罗贵发组建,为半灯(衡州花鼓)半戏(湘剧)的草台班;庆华班是民国二十年初湘潭组建的湘剧戏班,本家为陈傅芳、何华春,民国三十年即来茶陵演出。仁和湘剧团组成后,即在茶陵县城李家祠堂作长年营业性演出。1953年剧团在茶陵县登记,更名为茶陵县湘剧团。195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为支援革命老根据地文化事业,从湖南省湘剧团抽调凌野、谭金林等8人及半副行箱,充实剧团力量。当时,剧团行当较齐,花脸有凌野(凌福志),唱工陈福芳,陈星儒,生角刘文楚,旦角陈莉芝、郭福珍,丑角谭金林、王艺芳等,在各地巡回演出,颇有影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剧团服装道具付之一炬,全团瘫痪。1968年剧团解散,除少数人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其他均下放农村劳动生产。1971年后,陆续调回部分演职员,1978年2月,宣传队改称文艺工作队,同年10月恢复为茶陵县湘剧团,属集体所有制。
剧团自成立以来,上演剧目《十五贯》《三打白骨精》《大破天门阵》《白蛇传》等,都曾受到观众广泛欢迎。1983年剧团创作演出的《乌纱梦》《兰钏记》等剧,曾由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兰钏记》一剧并曾参加湖南省1985年戏剧季演出。茶陵湘剧团作为株洲市保护、传承湘剧的唯一载体,排演了《金印记》《白兔记》等传统剧目,创作了《审假旨》《玉姑》等10多部创作剧目,其中创作剧目《兰钏记》《乌纱梦》《玉姑》等多次获省市创作演出奖;根据李俊彬、刘永骥创作的话剧《望断云天》移植改编的湘剧《洣水魂》在全省专业剧团展演中获金奖,以及省“五个一工程奖”。茶陵县对云阳演艺中心现有在编人员实行“退一减一不补”政策,
剧团在1960年以来,先后办过三期小演员培训班。其中的龙苏林、黄晓燕、罗树慧、朱美华、廖征、郭协保等,都成为剧团中的艺术骨干。[2]
2010年,现代湘剧《洣水魂》在茶陵影剧院的首演即获得成功,当年,该剧在湖南省县级专业剧团展演中一举荣获金奖,这意味着茶陵湘剧重获新生。 [3]
2013年3月茶陵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成立。
免责声明
神州戏曲百科的词条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如您发现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或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szxqweb@163.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