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戏曲艺术服务中心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渑池县戏曲艺术服务中心(原渑池县曲剧团),成立于1952年,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

简介

  该团素以剧目丰富、阵容整齐、演艺精湛而著称,在全市、乃至全省颇享盛名。曾先后涌现出马骐、周玉珍、刘育周、李学庭等多名戏剧艺术名家。该团所创演的传统戏《寇准背靴》曾被拍摄成戏曲电影艺术片,现代戏《柜台内外》曾两度进京汇报演出;改编的现代曲剧《万水千山》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录制并多次播出;新编历史剧《齐桓公之死》《渑池会》《曹端还乡》;现代戏《大鼓春秋》《白云深处》《大山的女儿》《大山的儿子》数十部等,在省、市戏曲大赛中也屡获殊荣。

获奖信息

  1985年12月,渑池县曲剧团由邵留群创作的大型历史剧《齐桓公之死》,在河南省第一届戏剧大奖赛中获演出铜牌奖,河南省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对该剧录音录像,并全省播放。《郑州晚报》和《河南日报》先后发表6篇评论文章。曲剧团返渑后,洛阳行署、渑池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庆功大会并对主要演员予以表彰。

  1998年,该团由剧作家姚梦松创作的大型现代戏《白云深处》,以当代黄河金三角的深山区为时代背景,通过大学毕业的青年机关干部辞职回乡办养猪场的事迹,抒写了山区村民浓郁淳朴的父女情、母子情、儿女情,表现了改革开放后,当代知识青年励志创业,努力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风貌。该剧参加了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荣获演出银牌奖、剧本一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            

  2008年,该团以当地“感动中原爱心女孩”郑秀珍的感人事迹为素材,由衡声晨等创作的现代曲剧《大山的女儿》,获三门峡市“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该剧在河南省第二届县(区)级戏剧大赛中荣获金奖榜首,同年10月,该剧应邀赴京演出,受到首都观众及诸多专家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均进行了报道和评论。

  2010年该剧被省文化厅定为全省重点加工剧目,2010年又荣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2005年5月,该团根据当地历史故事创演的大型历史故事剧《渑池会》,荣获三门峡市第二届戏剧大赛金奖。之后,原作者衡声晨又与我省青年剧作家原长生和著名导演李杰合作,2012年8月,该剧荣获河南省第五届黄河戏剧节银奖。

  2013年9月,在三门峡市第四届戏剧大赛和河南省第三届戏剧大赛中双获金奖,并荣获河南省文华剧作奖。

  2014年,该团由黄森林等根据渑池明代理学大师——曹端创作的历史故事剧《曹端还乡》,2015年在河南省第六届黄河戏剧节中获银奖及八个单项奖,并获河南省第五届优秀剧本奖。该剧2014年至2015年连续两年列入全省优秀廉政巡演剧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赞誉。

  2017年,该团由陈涌泉、周明理创作的反映“脱贫攻坚”的大型现代曲剧《大山的儿子》。在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中荣获“河南文华大奖” 等八个奖项。2018年6月,该剧被推荐为河南省唯一一台地方戏参演剧目赴京演出。中央和省市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光明网等150余家新闻媒体和首都多位专家学者均予以高度评价。2019年7月,该剧又参加了“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会演,并荣获金奖。尤其是2019年12月,该剧经全国社会大众投票及专家评审,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优秀作品“中国好戏”称号。

  多年来,渑池县曲剧团坚持文化下乡,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扎根基层演出,为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该团始终树立“主动适应,贴心服务”的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顺应时代和群众实际需要,积极挖掘地方文化遗产,所创演的清正廉洁、孝老爱亲、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方面丰富多彩的综艺节目,深受基层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扎实推进“中原文化大舞台”“舞台艺术送农民”“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每年演出400余场。2015年12月,该团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1]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