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剧团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浙江绍剧团成立于1956年,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同春舞台。剧团以力量雄厚、名角迭出、剧目丰富而享有盛誉。著名演员有六龄童章宗义、十三龄童王振芳、赵秀治、刘建扬、沈筱梅、章金云等。

简介

   浙江绍剧团人才辈出,文武演员各具风采。赵秀治、刘建杨、马超英、姚百青、周剑英、钱小宝、姒元法、胡建新、龚萌芽、顾全荣等一批中青年演员,唱做俱佳,功夫不凡,在继承发展绍剧表演艺术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韵,光彩亮丽,各有千秋,深受广大观众厚爱;屠建华、戴红旗等一批功底扎实的武功演员长期刻苦练功,在舞台上跌扑翻腾,英武亮相,备受观众喜欢;刚从艺校毕业的新一代演员,如徐峰、章立新、朱东平、章劫、杨翱飞等,也似矫燕初飞,崭露头角,在舞台上虎虎生威。目前,剧团拥有国家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1人。剧团近年来多次投入巨资,不断添置灯光、音响、道具、乐器等高档设备,舞台操作已步入电脑化,设施齐全,在省级剧团中名列前茅。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1999年12月,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绍剧艺术中心,在城东开发区破土动工。艺术中心将是一个集剧场、办公楼、博物馆、综合楼、生活楼等多种功能设施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是一座体现绍兴历史文化名城品位的标志性艺术建筑。它的建成将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振兴绍剧事业,推动绍剧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浙江绍剧团,有过辉煌的昨天,定将有灿烂的明天。在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中,剧团将以党的文艺路线作指引,以改革为动力,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努力成为艺术百花园中一朵赏心悦目的瑰丽奇葩。

演出活动

  1958年,剧团携《龙虎斗》、《芦花记》、《香罗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目首次晋京,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并亲切接见了演员;

  60年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摄成电影,拷贝发行到70多个国家及地区放映;

  1979年,赴京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新编历史剧《于谦》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一等奖;

  1986年,剧团所属绍剧小百花团应邀赴京,献演新编历史剧《相国志》,新人新戏,雏凤清声,引起戏剧界的强烈反响;

  1991年剧团应邀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相国志》、《大战红孩儿》等3台戏,连场爆满;

  1992年初,剧团演员随中国民间艺术团赴日本参加"高岛屋第十一届大中国展"演出,绍剧猴戏在猴年受到了日本朋友的热情赞赏;同年9月,剧团携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再度赴日本参加东京国际演剧节;

  1994年9月剧团赴丹麦王国欧登塞市,参加"绍兴中国文化周",使欧洲观众大开眼界;

  1995年,剧团演出《大禹治水》,荣获浙江省第六届戏剧节特设的唯一大奖和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1997年,剧团推出新戏《葫芦案》,获上海第九届戏剧白玉兰奖主角奖和配角奖,主演赵秀治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9年,新编悟空戏《咫尺灵山》新作新意,舞台表演手法新颖独到,被誉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好戏,深受专家的好评和新老观众的喜爱,在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获取多项大奖

发展简介

  绍剧团向以实力雄厚、名角迭出、剧目丰富而享有盛誉。绍剧作为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长期的舞台实践,形成了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粗犷朴实、表演豪放洒脱、文武兼备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一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名闻遐迩,声播海内外。

  从五十年代开始,浙江绍剧团先后携《三打白骨精》《龙虎斗》、《于谦》、《珠砂球》、《相国志》、《大禹冶水》及《男吊》、《女吊》、《跳无常》等折子戏五次晋京演出。并多次出国到日本、丹麦及香港等地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大鼓励和海内外朋友的热情赞誉。

获得荣誉

  《于谦》于1979年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一等奖;

  《大禹冶水》在1995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并拍成戏曲电影;

  《葫芦案》在1997年参加上海第九届"白玉兰"奖评比,赵秀治和姚百青分别摘取"白玉兰"主角奖和配角奖桂冠;

  1998年,赵秀治以《葫芦案》中饰演贾雨村一角,参加第十六届全国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角逐,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得殊荣。

  1999年,新编悟空戏《咫尺灵山》新作新意,舞台表演手法新颖独到,被誉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好戏,深受专家的好评和新老观众的喜爱,在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获取多项大奖。

现状

  1984年成立浙江绍剧院,原浙江绍剧团为一团、绍兴市绍剧团为二团;1992年,撤院并团。

  2012年8月,经浙江省文化厅、绍兴市编委办批准,同意撤销浙江绍剧团,成立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1] 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剧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发展。现有在编人员104人,其中高级职称53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