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越剧团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无锡市越剧团成立于1956年3月10日,由原在无锡市登记的上海姊妹越剧团、艺汇越剧团、浙江同心越剧团合并组成。属无锡市文化处领导,为民营公助剧团。张少栋任团长,吴慧芬、高阳任副团长。他们分设4个演出队。

基本信息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由总理周恩来签发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采取公营、公私合营和私营公助的方式,建立示范性剧团、剧场,有计划地、经常地演出新剧目,以“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简而言之,就是戏剧的“公私合营”。“改戏、改人、改制”,成为此次戏改的主基调。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1956年3月10日,由原在无锡市登记的上海姊妹越剧团、艺汇越剧团、浙江同心越剧团合并组成了无锡越剧团,隶属于无锡市文化处领导,为民营公助剧团,自负盈亏。

  据无锡越剧团导演何可人回忆,鉴于当时上海姊妹越剧团在三个剧团中实力最强,科班出身、专攻小生的张少栋为其台柱,广受戏迷喜爱,故被任命为剧团首任团长。剧团核心演员还有吴慧芬、陈肖梅、徐兰芳、刘毅贞、张劲秋、向群等人。

  1958年初创作的现代戏《金环记》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8年,剧团进行了整顿,撤销演出队合为一团。后在市文化处的安排下,精简至50多人,一部分年龄大、艺术水准一般的演员被分流,由文化处安排去了工厂。

  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解散,大部分人员下放到盐城、响水、滨海、阜宁、大丰等县插队落户劳动,一部分青年演员转入无锡市沪剧团。

  1978年9月,剧团原有人员陆续调回,司鼓朱全土、柏子庚,越剧主胡胡宝兴,恢复无锡市越剧团建制。该团班底雄厚,阵容整齐,演出剧目丰富多彩,在江、浙、沪一带颇具影响。主要演员有张少栋、吴慧芬、陈肖梅、徐兰芳等。剧团从50年代初期起,先后整理改编创作的《红楼二尤》、《云中落绣鞋》、《塞外教孤》、《布城计》等剧目,在各地巡回演出中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整理的传统戏《卖夏布》参加1957年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出奖、音乐奖。《云中落绣鞋》由上海美术出版社拍摄成连环画册在全国发行。

越剧《宰相嫁妾》VCD
越剧《宰相嫁妾》VCD

  1988年,由郑国凤、应雪玲主演的《宰相嫁妾》先在无锡演出获得成功,随后又在上海一炮打响,一扫此前越剧的萧条,“当时无锡剧团进上海剧场演出,上海剧场为保证演出票房,先要派人到无锡试看。《宰相嫁妾》在上海一炮打响后,无锡越剧团再到上海演出,已是一路绿灯。”《宰相嫁妾》获得了当年江苏省戏剧节表演一等奖。正是从这部戏开,无锡越剧团开始重拾当年辉煌。

  1988年,“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在浙江杭州举行。由无锡越剧团选送的5名青年演员全部获奖,其中郑国凤获得最佳演员奖,王蓓、应红获优秀演员奖,另两名演员获得银雀奖。一个并非越剧发源地的地方剧团竟有如此实力,一时间中国越剧界为之侧目。

  1992年,无锡越剧团以全国劳模、无锡市国棉一厂厂长顾鼎元的事迹改编的纪实戏剧《弥留》,在省内外演了150多场,好评不断,引起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关注,特邀无锡越剧团进京演出,一时抢尽无锡文艺界风头。当时无锡只有越剧团的 《帝相嫁妾》和《弥留》两剧进京演出过,这在无锡戏曲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最终,无锡越剧团于1994年解散。[1]

整理剧目

  《孔雀东南飞》是1961年无锡越剧团改编的古装大戏,可以说是剧团的代表作之一。此剧在上海演出时深受各方好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特地将其录音后在电台播放。用剧团老演员的话来说:“无锡越剧团与浙江、上海越剧团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无锡越剧团先后整理改编创作了《红楼二尤》、《云中落绣鞋》、《塞外教孤》、《布城计》等剧目,在各地的巡回演出中受到观众的欢迎。《云中落绣鞋》还由上海美术出版社拍摄成连环画册在全国发行。拍成连环画发行的还有《玉姑峰》、《红楼梦》、《孔雀东南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