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越剧团
1954年8月1日成立“时代剧团”一年后并团到松溪;58年正式成立政和越剧团,68年遭遇文革被撤销;78年结束十年动乱文化春天到来,政和越剧团恢复并红红火火排练演出了几年,可是88年在电影电视等新兴娱乐潮水般来袭的时候,又轰然倒下。30多年,上演了一场悲喜三幕剧。
剧团简史
1954年8月1日在中山堂成立并公演亮相。
1958年10月,经建阳专署文化局批准登记,改眉峰越剧团为政和县越剧团,全团演职员达50人。
1960年11月,因松溪、政和两县合并为松政县,两县的越剧团也合并为松政县越剧团。
1962年8月,政和县恢复建制,政和县越剧团也恢复原名。
1963年剧团随地区春节慰问团到三都澳海军基地为海军部队作慰问演出,受到欢迎。
1964年剧团开展戏改工作,整理出《金山战鼓》、《白罗衫》、《蟠龙剑》、《何文秀》等一批传统剧目,排练上演。还创作演出现代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反映政和县革命斗争历史的《茶花姑娘》,反映农村题材的《栗林风波》。同时移植演出《杨立贝》、《白毛女》等现代戏,曾先后在闽东、闽北及浙南地区演出,屡演不衰。
1968年8月,政和越剧团撤销,越剧艺人被迫离开舞台遣散回家。
1978年5月政和越剧团再次恢复,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文化生活的渴望和要求。但是,电影、电视等现代娱乐的崛起,传统的越剧下滑,观众市场越来越萎缩。
1988年,政和越剧团50多名演职员解散,仅保留建制。[1]
获得荣誉
1980年创作演出的《霹雳剑》参加地区专业剧团巡回观摩会演,荣获省文化局颁发的“创作”、“完成任务”及“上山下乡”等三项奖。
1981年创作演出的《鹊桥仙》参加地区剧团创作剧目会演时荣获演出奖,剧团也被评被为全省农村文艺工作先进集体。
1982年创作演出的《冷月照秦宫》获省颁发的创作和完成任务两项奖。
1983年5月《冷月照秦宫》参加省调演,被福建省电视台拍摄成舞台艺术片在省内外播放。
1984年在《梁祝》中饰梁山伯的金月萍演参加省首届青年演员艺术表演赛获一等奖,另有2名演员获三等奖。
免责声明
神州戏曲百科的词条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如您发现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或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szxqweb@163.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