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川剧研究院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成都市川剧院是国内最久负盛名的专业艺术院团之一,与上世纪最著名的川剧班社“三庆会剧社”一脉相承:有约300年历史的川剧艺术是西部民族文化的精华,其独特的风格在剧院得到继承保留、展现和发展。

简介

  1911年,在成都悦来茶园成立了川剧史上第一个大型联合剧社三庆会。这标志着,川剧有了正式的舞台。

  三庆会虽由“戏圣”康芷林创立,但却得萧楷成的鼎力相助,共推川剧名家杨素兰为会长。1921年杨素兰去世,康芷林继任会长。1930年康芷林去世,唐广体、萧楷成相继成为会长。萧楷成担三庆会大任十六年,至1946年四肢瘫痪息影舞台为止。可以说,萧楷成一生为三庆会呕心沥血,为川剧的继承、革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

  成都市川剧院于1959年1月9日组建,集中了成都市川剧界大部分艺术骨干,行当齐全,阵容齐整,剧目丰富,特色鲜明,地域文化突出。几十年来,成都市川剧院创作、演出了大量有特色有影响的艺术作品:《白蛇传》、《柳荫记》、《御河桥、《红梅赠君家》、《王熙凤》、《夫妻桥》、《江姐》、《田姐与庄周》、《山杠爷》、《刘氏四娘》、《目连之母》、《文成公主》、《激流之家》、《青春涅槃》、《欲海狂潮》、《红梅记》等,很多艺术珍品至今仍保留在川剧舞台之上。

  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工作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迎来了川剧的繁荣。如《拉郎配》、《乔老爷上轿》、《借亲配》等戏享誉全国,《杜十娘》、《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拍成电影,广获好评,《白蛇传》、《柳荫记》、《玉簪记》、《谭记儿》、《御河桥》、《夫妻桥》等经典优秀剧目久演不衰,50年来上演各类剧目达700余出。剧院人才济济,阵容强大,各行当既有领军人物,又有后起之秀,形成了和谐有力的集体效应和完整的艺术结构。在老艺术家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剧院以众多的经典剧目、经典演员、经典演出,赢得观众,赢得承认;集体的智慧、力量和贡献,营造出剧院的“黄金时代”。

  1982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发出了“振兴川剧”的号召,这也是我国戏剧界的空谷足音,使剧院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剧院相继创作演出了众多的优秀剧目,如《山杠爷》、《田姐与庄周》、《王熙凤》、《红楼惊梦》、《四川好人》、《刘氏四娘》、《目连之母》、《激流之家》、《文成公主》、《青春涅槃》、《欲海狂潮》、《红梅记》等经典剧目。

  2023年4月7日晚,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创排的乡村振兴题材川剧《沃野炊烟》,在成都新声剧场首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