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黄梅戏剧院
黄梅县黄梅戏剧院1949年建团,1988年11月,正名为“黄梅县黄梅戏剧院”,是黄梅县政府唯一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06年6月,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国家一级演员周洪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剧院现有干部职工108人。在职人员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10人。
“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是黄梅戏故乡黄梅县独有的文化现象,多云樵唱、太白渔歌跳动着甜亮的音符;采茶小调、山歌畈腔飘溢着优美的旋律。这音符、这旋律,在《告坝费》、《逃水荒》等剧声中,伴随历史的沧桑,溶入大江,流经江西安徽,流遍大江南北,流海入洋,流古传今。众所周知的黄梅戏“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等200多部大、小戏是我们的看家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等不朽黄梅精品均出于斯,至今仍不失为当家宝典。[1]
剧院历史
黄梅县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戏剧文化源远流长。黄梅戏由唐宋的采茶歌,经过元代杂剧的薰陶,到明代己形成乡戏。内容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情况,形式是载歌载舞,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感染力,浓厚的地方特色,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群众爱戴,争相演唱,逐步出现了“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处处锣鼓响,人人唱采茶”的局面。全县经过拜师学艺的名演员组织各种半专业的戏班,农忙时生产,农闲时演戏。有道情班、连湘班、家庭班、布袋班、草台班、成堂班。有名的成堂班被人争相邀请,抢箱演出。抗日时期全县最有名的乐篱班,老艺人余海仙有“盖三县”之称,唱红大江南北鄂皖赣三省。由于黄梅戏是民间艺术,内容是歌颂劳动人民的生活、抨击统治阶级的罪恶,所以历代统治阶级视其如洪水猛兽,百般摧残,严加禁止,致使这枝艺术奇葩不能登大雅之堂,长期流落农村。
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的前身是乐篱班。该戏班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得到了中共黄宿县委的领导和重视,当时县委指示他们创作《计歼敌首》等现代戏,以激励民族的抗日斗志。这出戏从1941年至1946年在黄宿边界演出了60多场,深受群众的欢迎,鼓舞了人民,打击了敌人。后来此剧本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为馆藏剧本,安徽省还移植了这个剧本,易名为《新桥镇)。
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乐篱班又得到了刘邓大军的领导和支持,更名为“同心乐”戏社,首次进入县城,在阜康酒楼第一次售票公演,时间两个月。这是黄梅戏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室内演出,轰动四方。
1949年4月,黄梅县城解放,县委和政府立即主办艺人训练班,组织黄梅戏艺人学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训练班结束后,即以乐篱班为基础,吸收其他班子和文曲戏的名艺人20人,配备新文艺工作者20人,在6月份成立“黄梅县人民剧团”,下设文工队和戏剧队。为配合清匪反霸、减租减息,为解放斗争服务,人民剧团及时排演《逼上梁山》、
《血泪仇》、《九件衣》、《穷人恨》、《白毛女》以及其他小歌舞节目,在马号搭台公演,全县远近群众前来观看。1950年为配合土地改革,剧团又由项雅颂执笔创作了《羊入虎口》,上演一段时间后,11月,剧本由《湖北文艺》发表,连续三次印刷出版仍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此后省文联将其印成小册子,195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接着又印成春节文艺宣传材料散发到全省各级剧团。此剧历经多年,长演不衰,这在解放初我省戏剧舞台上并不多见。1950年8月,项雅颂应邀出席省首届文代会,1953年乐柯记应邀参加省二届文代会,项雅颂代表黄冈出席中南五省(区)首届文代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戏曲的作用,县委遵照中南和省文代会的精神,将黄梅戏艺人从人民剧团分出,专门组织“黄梅县大众采茶剧团”。1954年10月更名为“黄梅县新生采茶剧团”。
1955年春节,剧团深入长江干堤工地慰问演出,演职员们同民工在堤上一道欢度春节。民工深受感动,给他们赠“人民的剧团”锦旗一面。1955年春,剧团吸收一批男女青年演员,人员增加到37人,定为县属剧团。为加强对剧团的领导,县委派陈国贤去担任团长。团长到职后,带领广大演职员,坚持自己动手,修建一座简易剧场,座位800个。是年冬,剧团再次更名,正式定名为“黄梅县黄梅戏剧团”。黄梅戏剧团诞生后,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及时拨款予以扶助,还批准将座落在古塔旁的一片房屋,作为剧团的宿舍和剧场(即现在剧院所在地)。
与此同时,县委高度重视剧团的思想政治工作,1957年7月决定在剧团建立党支部,县委派时任文化科副科长的我兼任剧团支部书记,以后多次派副局级干部到剧团任党支部书记,从此,党组织正式成为剧团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1958年黄冈地委专署把剧团调到黄冈集训提高,请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前来辅导,派艺术骨干吴造华来剧团工作,还给剧团批拨了发展经费。在三年灾害时期,地委批准乐柯记、余海仙、王艺修、熊利华和胡亚莎、张一(懿)芳、龚利华享受高级知识分子待遇。发给《特殊供应证》,每月定量供应肉糖等物资。地委书记姜一同志还亲自写信给湖南省委副书记王延春同志,把剧团安排到湖南全省演出三个月,意在迅速提高演出水平。1970年5月剧团定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1983年8月,省委书记关广富来黄梅视察时,向黄梅县委指示:“黄梅县是黄梅戏的娘家,湖北一定要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来”。
遵照关书记的指示,县委、县政府采取了许多出人出戏的硬措施,包括于1988年11月将黄梅县黄梅戏剧团更名为黄梅戏剧院,升为副局级单位。此后,省文化厅领导五次来黄梅戏剧院指导工作,提出了我省发展黄梅戏“学习、继承、借鉴、革新、创造”的十字方针,把提高黄梅戏艺术推到了一个新高度。1993年1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剧院扩大为“湖北黄梅戏剧院”,成为融戏剧创研、演出经营、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全民综合性专业艺术团体。[2]
获得荣誉
剧院曾被授予“全省十佳剧团”、“全省文化先进集体”、2011年至2016年度连续三届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16年9月6日,文化部董伟副部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等一行领导、专家来我院进行调研,对我县黄梅戏事业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赏。2018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集体称号。
代表性的剧目
剧院成立71年来,创作、改编、移植演出的了一大批剧目,有代表性的剧目主要有:
50年代的创作剧目《计歼敌首》誉满中南五省;1958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陶铸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观看了我县剧团创作改编演出的黄梅采茶戏《过界岭》。会后,毛泽东游庐山乘船路过黄梅长江江面时问随行秘书梅白说:“黄梅戏怎么跑到安徽去了?”梅说:“是大水冲过去的”,毛泽东说:“那就把它请回来嘛!”所以才有后来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的“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一说。
70年代,《一只解放鞋》全省一枝独秀,曾为赴京汇报演出剧目;1976年,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在武汉洪山礼堂特地调演观看了我县吕金姣等演出的黄梅小戏《一斤二两半》。
80年代《於老四与张二女》唱进了中南海,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平、秦基伟等观看了演出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文化部为此还特地颁发了奖金。
90年代,清装戏《邢绣娘》参加全省各大剧种汇演获十项大奖,96年,现代戏《离巢凤》获湖北省新人新作展演一金三银奖,1998年《张之洞传奇》在湖北省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上获演出一等奖。
世纪之初的2000年,创作剧目《请让我做你的新娘》(后改名为《守护真情》)在湖北省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上一举夺得六金三银九项大奖,囊括了本届艺术节除作曲外所有奖项的第一名,创造了故乡黄梅戏的第一个高峰。2003年现代戏《兑现》在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上又是蝉联第一。2004年,我们携带《请让我做你的新娘》、《兑现》两剧进京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团中央书记周强、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等观看了演出,文化部艺术司还专门组织了研讨会,影响甚大,一时轰动京华。2007年,清装戏《奴才大青天》在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上又以绝对优势夺得全省第一,继而在2008年首届湖北省地方戏艺术又名列前茅;并与《於老四与张二女》同期拍摄成舞台艺术片,分别于08年农历腊月24和09年农历正月初八晚黄金时间在中央电视台11套播出。同年5月,我们创作的小戏《回门》还冲出国门,参加了欧洲芬兰文化节的演出,2009年九月,剧院新推出大型黄梅戏《邢绣娘告坝费》,该剧在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上再一次勇夺金奖。2009年10月清装戏《奴才大青天》参加中国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荣获金黄梅奖。
2011年至2014年度两获湖北省委省政府“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创作了大型禅宗人物黄梅剧《传灯》。此剧于2012年10月29日在安庆参加了中国(安庆)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中获优秀剧目奖;
2013年5月,剧院新创禅宗人物黄梅剧《传灯》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以及中央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观看并给予高度评价。《传》剧成功上演在中国剧协会、深圳、黄梅举行三次座谈会。中国剧协分组书记季国平、中国剧协秘书长刘卫红、中国剧协顾问,中国戏曲协会会长薜若琳、上海文艺研究所所长毛世安等文化界、学术界的有关专家对《传》剧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2013年9月《传》剧获湖北省第八届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等十项大奖。
2014年7月《传》剧再获湖北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艺术节六项大奖。2015年《传》剧被拍摄成中国首部佛教电影,11月赴台湾开展了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
2019年我院大型古装黄梅戏《青铜恋歌》被选定为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艺术界知名专家龚和德、薜若琳、赵伟明、赵承燕对该戏给予了高度肯定。同年11月28日、29日晚,该戏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经济日报》等中央国家媒体给予了报导。
黄梅剧院主创人员强实,演出阵容强大,舞台设施先进。我们不仅产生了乐柯记、余海仙、项雅颂、桂遇秋等几位令黄梅戏走向全国的著名先贤、巨擘功臣;还拥有过王艺修、胡亚莎、易春华、吕金姣等一批为唱响黄梅鸣锣开道,四两拨千斤的划时代名伶;如今,又拥有黄梅戏传承人之一的、国家一级演员周洪年,徐记柱、张莉以及余文新、邢凌云、王玉珍、方荣智等一大批如日中天的黄梅精英…… “听不够平词花腔黄梅调,看不够水袖长衫舞悠悠”。
免责声明
神州戏曲百科的词条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如您发现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或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szxqweb@163.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