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腔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戏曲四大声腔之一。是“徒歌加众和以各地土腔俗调唱颇自由之南北曲”的戏曲声腔的统称,包括赣剧的高腔,湖北的清戏,湖南的长沙、常德、祁阳、辰河诸高腔,四川的川剧高腔,云南的滇剧高腔,北京的京腔,以及浙江的西安、西吴、侯阳、松阳诸高腔,还有广东、福建等省某些剧种中保存的高腔。

渊源演变

以弋阳腔为代表的高腔,渊源是比较清楚的:宋元时期的南北曲,孕育了高腔音乐。从史料和所演剧目等方面,都能看出宋元南曲与高腔之间的渊源关系,此外,在演唱方式和伴奏形式上,高腔的“帮腔”及打击乐伴奏和南曲“一唱众和”及“不被管弦”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高腔在对宋元南曲有一定承袭的同时,对元代北曲也有多方面的吸收。

   高腔在流传的过程中,运用徒歌加众和的演唱形式,和当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改腔换调,趋于自由化。经过几百年的流变,高腔在各地的支脉变迁很大,它们与各地的民间音乐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合,因而形成各地不同音乐风格的高腔。明中期至清前期是高腔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但到乾隆年间,梆子、皮簧等花部戏曲兴起,高腔在总体上呈衰落趋势,即便如此,今仍有十余种高腔存留于南方各地,以川剧高腔、湘剧高腔、祁剧高腔和赣剧高腔较有影响。

唱腔结构

形式特征

高腔音乐的外部形式特征,可概括为三个字:帮、打、唱。帮,指后台帮腔。打,指打击乐伴奏。唱,指除帮腔之外的脚色之唱。与昆腔、梆子腔、皮簧腔相比,高腔较为独特的演唱形式“帮腔”自然比较突出,传统高腔的帮腔由担任打击乐伴奏的乐队演唱,通常是由鼓师领帮,众乐手齐唱。从戏剧的角度看,帮腔有着渲染戏剧气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等作用。

唱腔结构

高腔唱腔同昆腔一样,同属于曲牌联套体。高腔唱腔还有一个特点,即“滚唱”。滚唱又称滚,其形式及其在唱腔中的位置都比较自由,常常是对偶句的形式,也不乏长短句。在高腔中,与南北曲曲牌格律(字句格式)完全符合的曲牌已经很少,许多曲牌的体式相当灵活,甚至有些曲牌因“加滚”而与原曲牌格律完全对不上。滚唱在高腔中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对曲牌限制的突破,它对高腔的“自由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高腔唱腔在腔调组织上运用了“乐汇拼组”的方法,所谓乐汇拼组,即以乐汇之类音调片断为基本材料,再根据具体所唱文词的字句格式把这些材料拼组起来——不同“乐汇”拼组成一个个腔句,不同的腔句再拼组成一个个的曲段、曲牌。

高腔诸剧种所用的板式也各有特点。川剧高腔的“一字”,清唱时用节拍自由的散板,帮腔则为一板三眼,唱与帮之间形成节奏对比。湘剧高腔则常以出现切分节奏为特色,形成正规节奏与切分节奏的交替。而浙江诸高腔则往往一种板式运用到底,但在速度上却有或紧或慢的变化。

剧种剧目

川剧高腔

川剧是多声腔剧种,唱腔包括昆腔、高腔、胡琴腔(皮簧腔)、弹戏(梆子腔)、灯戏五种声腔,各种声腔早期分班演出,辛亥革命(1911年)后,逐渐汇合在一起。其中高腔曲牌丰富、唱腔动人,地方风格浓郁,是川剧唱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川剧剧目繁多,高腔部分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 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代表性剧目:《秋江》是川剧著名折子戏,根据明传奇《玉簪记》中《追别》一折情节创作。讲述了道姑陈妙常追赶书生潘必正至江边,遇一梢翁,求他驾舟赶潘,梢翁热心善良、风趣幽默,当得知陈妙常是一女尼时,友好和她开起了玩笑。剧中唱词和道白,将四川方言特有的风趣和表现力较好地发挥出来,富有地方风味。

湘剧高腔

湘剧唱腔中有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四种声腔,用中州韵、长沙方言演唱。湘剧高腔的“四大连台”和“六大记”是演出时间最早,保留时间最长的代表性剧目。“四大连台”为《封神传》、《目连传》、《西游记》、《精忠传》,“六大记”为《金印记》、《投笔记》、《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荆钗记》等。

代表性剧目:《描容送行》,湘剧《描容送行》是根据元末剧作家高明《琵琶记》中的一折改编,是湘剧高腔传统剧目。剧情梗概:蔡伯喈新婚两月,进京赴考,得中状元,牛丞相要招他为婿,伯喈再三推辞不成,被迫与牛小姐成婚。此时家乡连遭旱灾,妻子赵五娘艰辛维持一家人生活,蔡的父母双双饿死,五娘埋葬公婆,身背琵琶上路寻夫。

川剧声腔

模板:川剧声腔

高腔是川剧五种声腔之一,其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被视为川剧中最突出且最具地方特色的声腔。高腔源于江西戈阳腔,其唱腔不但具备南方音乐的婉转悠扬,亦兼有北方音乐的高昂慷慨,其行腔流畅、节奏灵活、悲喜皆宜。

艺术特色

高腔属曲牌体音乐,其曲牌数量众多,且文辞典雅、可读性强。高腔亦继承了戈阳腔的特色,演唱时一唱众和,可用打击乐伴奏,又能徒歌演唱,伴以音色独特的锣鼓,形成了以「帮(帮腔)、打(锣鼓伴奏)、唱(角色演唱)」三位一体的独特表演形式。

帮腔

帮腔是高腔音乐的一大特点,指在演出时由一帮腔人员领腔,众人合腔。帮腔的作用繁多,包括定调、描绘环境、渲染气氛、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代替角色演绎内心独白、以第三者口吻评价剧中人物及对剧情作出反应等,可见帮腔于高腔音乐的整体结构及表现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演出独具魅力、引人入胜。

婺剧声腔

模板:婺剧声腔

婺剧中的高腔分为三种,包括:西安高腔、西吴高腔、侯阳高腔。西安高腔演出时以鼓作击节,音调较其余两种高腔略低,因而显得流丽典雅;西吴高腔的腔调较为委婉流畅;而侯阳高腔还加入了管弦乐伴奏,风格较为豪放。以上三种声腔均沿用「一唱众和」的帮腔形式演出,声调高亢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