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越剧艺术团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1999年,经西安市文化局批准成立了西安越剧之友艺术团(后更名为“西安越剧艺术团”),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先生,更是欣然担任名誉团长。[1]

简介

  1956年开年,一支队伍从上海开拔到西安,在这个民众还不熟悉越剧的古都,挂起了“西安市越剧团”的招牌。当年就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爆红,夺得了陕西省第一届戏曲会演的多项大奖。之后的《红梅记》《状元打更》《红珠女》等《阿倍仲麻吕》等剧,成为了剧种经典。

  1980年由青年演员胡申棉、张明芬主演的大型神话剧《红珠女》,受到上海文艺界的高度赞赏。1988年剧团撤销。

  1988年西安市越剧团撤销,一批越剧人、爱越人实在无法割舍对越剧的爱,筹资金,置设备,购资料,买戏装,以戏迷家或公园为排练场,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1999年,经西安市文化局批准成立了西安越剧之友艺术团(后更名为“西安越剧艺术团”),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先生,更是欣然担任名誉团长。

  越剧团扎根西安,除为华东各地支援西北地区建设的职工、干部演出外,曾先后到北京、山西、山东、安徽、河南、四川、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巡回演出。在上海、江浙一带颇有影响和雄厚的观众基础。曾荣获全国先进集体和全国三八红旗单位等光荣称号。“文革”中剧团被解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建制。该团长期生活在北方地区,在表演艺术上受到北方戏曲艺术的影响。越剧《红梅记》、《三滴血》、《双青天》、《红珠女》等剧目在演出上广泛吸收了秦腔、豫剧、京剧、川剧等剧种的优秀艺术技巧,丰富了越剧的表演艺术。30多年来,共演出各类剧目150多个。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宝玉与黛玉》、《盘夫索夫》、《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红梅记》、《状元打更》、《红珠女》、《情探》等,成为剧团的保留剧目,久演不衰。1979年,剧团为庆祝西安市与日本奈良结为友好城市,创作演出了《阿倍仲麻吕》一剧,歌颂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受到日本友人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