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川剧院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四川省川剧院,成立于1960年,由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周裕祥、周企何、陈书舫领衔,四川省川剧学校毕业生组成的国家一级剧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单位,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剧院以阵容整齐、台风严谨的艺术优势,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素有盛名。

基本信息

  建院五十年来,先后创作演出《白蛇传》、《绣襦记》、《芙奴传》、《和亲记》、《卧虎令》、《峨眉山月》、《急浪丹心》、《变脸》、《都督夫人董竹君》、《巴山秀才》、《易胆大》、《火焰山》、《镜花缘》、《尘埃落定》、《夕照祁山》等优秀剧目两百余出,先后荣获第六届、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大奖、新剧目奖,第七届、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八届中国文华大奖、第四、第七、第八届、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大奖、国家人口文化奖、中国戏曲突出贡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等众多殊誉。

  四川省川剧院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取得突出的成效,应邀赴欧洲、美洲各国及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

  近年来以中外合作的创新方式,创作演出的神话川剧《火焰山》、《镜花缘》成功打开欧洲演出市场,川剧《镜花缘》2010年3月2日至6月23日,在法国、瑞士、卢森堡等国家和地区的15个城市巡演109天,演出67场,观众人数超过5万人次,在对外文化交流等领域创出了全新的商业演出模式,使四川省川剧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票房号召力。

  2005年以来连续六年创新举办川剧校园行公益戏剧活动,《变脸》、《巴山秀才》、《易胆大》等精品川剧成功走进清华、北大、南开、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以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方式展示了公益性艺术剧院的全新运作思路。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四川省川剧院发扬中华民族面对灾难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大爱精神,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在文艺创作演出中,在赈灾义演、慰问演出和灾后文化重建等各个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荣获全省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表彰。

  四川省川剧院演出团队,常年坚持送文化下乡,取得显著成效。以丰富多彩的川剧综艺节目为主要演出形式,不间断地组织“川剧三下乡”活动,演出遍迹巴山蜀水,2005年、2007年连续两届受到四川省委宣传部等15部委“科教文卫三下乡先进集体”表彰。

  以创新的艺术形式旗帜鲜明地宣讲主旋律,先后排练演出歌颂优秀共产党员牛玉儒、优秀纪检干部王瑛的现代川剧《牛玉儒》、《巴山红叶》在全省巡演。以优秀共产党员王瑛、牛玉儒为榜样,以自身言行做表率,在演先进中学先进,发挥川剧艺术寓教于乐、高台教化的强大艺术功能,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艺术形式艺术地宣讲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

  “蜀戏冠天下”。四川省川剧院以阵容整齐、台风严谨、剧目丰富、演艺精湛而蜚声海内外,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剧场简介

  四川省川剧院剧场坐落于成都市中心,地处盐市口商圈。是由省委省政府出资修建的以戏曲演出为主的综合性文化场所。

  剧场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座位386个,配备升降舞台、乐池,进口音响、灯光以及专业舞美团队。可承办、接待各类专业、业余团体的中小型演出。同时适合举办各类报告、表彰、培训、总结、学术报告等会议。

   建院5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不断出人出戏,创作演出了传统及现代优秀剧目200余出,其中《变脸》《易胆大》《巴山秀才》两度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戏剧优秀剧目奖等国家级奖项。6人荣获全国戏剧梅花奖,29人/次获国家文华奖、24人/次获中国戏剧优秀表演奖,4人获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4人。2017年排练演出了《铎声阵阵》《双八郎》两出经典川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