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碗碗腔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Szxqw讨论 | 贡献2022年12月29日 (四) 09:38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曲沃碗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曲沃县一带的传统戏剧,属于皮影戏腔调,因其主要特色乐器为小铜碗而得名,又因其领奏乐器月琴旧称“阮咸”,故也被称为“阮儿腔”。一说叫“湾儿腔”,以产生流行于黄河湾处而称谓。   2006年,曲沃碗碗腔成功申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起源 ==   作为…”)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曲沃碗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曲沃县一带的传统戏剧,属于皮影戏腔调,因其主要特色乐器为小铜碗而得名,又因其领奏乐器月琴旧称“阮咸”,故也被称为“阮儿腔”。一说叫“湾儿腔”,以产生流行于黄河湾处而称谓。

  2006年,曲沃碗碗腔成功申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碗碗腔原是陕西东部华阴、大荔一带皮影戏的唱腔。旧称“时腔”,老艺人认为曲沃碗碗腔是由在陕西经商的商人引入,当地人喜欢并效仿,遂得以流传;也有老艺人说是清同治、光绪年间陕西东部朝邑、大荔一带逃荒至晋南的皮影艺人在曲沃演出时,当地人爱而效之,遂得以在曲沃及周边新绛、闻喜、翼城、襄汾流传。

  戏台白天演“泥圪垯”(木偶),晚上唱“灯影”(皮影)。人称“青天白日泥作深更半夜更夜半皮成精”。

  皮影戏台布置简单、搭卸方便,有“七长八短”的说法。影戏班子演出素有“七紧八慢九消停”之说,意思是说影戏班子少者7人,演出较紧张,8个人适中,9个人便能很悠闲地完成演出。

  曲沃碗碗腔,从清末中叶传入后,红极一时。过去曲沃有“九门九关”小京师之称,于每年农历七月逢古会期间竟达到“七十二台皮影箱,满城都听碗儿腔”,届时晋南及陕西的皮影班子在县城竞相开台,演出盛况空前,殊为罕闻。民国初年,曲沃碗碗腔进入兴盛期,出现很多班社,主要有“胎里红班”、“陈小班”、“大富班”、“保子班”,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上演剧目的内容以武打戏和神话戏为主,也有一部分是专供红白喜事地还愿的演出剧目。

基本介绍

  曲沃碗碗腔流行于我省曲沃县一带的戏曲剧种,因其乐器中有小铜碗,配以乐器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而得名。

  碗碗腔原系陕西东部华阴、大荔一带皮影戏的唱腔。老艺人认为曲沃碗碗腔是由陕西经商的商人引入,当地人喜欢并效仿,遂得以流传。刚开始的时候,仅在乡村的土台、门庭、街口临时搭台演出,因其形式活泼,曲调动听,班社小,要价低,很受欢迎。民国初年,曲沃碗碗腔进入兴盛期,出现很多班社,主要有“陈小班”“大富班”“保子班”等,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每年的元宵节和七月古庙会在县城竞相开台。上演剧目的内容以神话戏和武打戏为主,也有一部分是专供红白喜事地还愿地演出剧目。演出的范围扩大到了解州、绛州等周边地域。

  1949年以后,曲沃县正式成立了专业剧团,并广泛吸收蒲州梆子、晋南眉户的腔调、曲牌,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剧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有了女演员,打破了过去只有一个男演员“保本”(集生、旦、净、末、丑于一身)的单调演唱,丰富了演唱色彩,使唱腔更加悦耳动听。1960年3月成立了曲沃碗碗腔艺术学校,招收表演、音乐、舞美三个班79名学生,3个月后演出折子戏《花园赠金》。同年8月,成立“曲沃碗碗腔”剧团。从此,皮影由真人代替。登台后的碗碗腔虽然吸收了其他剧种的一些艺术形式,但将皮影戏的动作保留在舞台上,如旦角抒发情怀时,一手指前,一手指后,身体小幅度前仰后颠;生角走台步时,两臂微屈,宽袖前后摆动,侧身缓缓而行。在武打方面更是保留了皮影遗风。

  曲沃碗碗腔剧目以“三小戏”为主,表现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戏占有较大比重。如《五花马》、《困铜台》、《清白居》、《昭君和番》等,另外也有表现历史故事和社会生活的《大西汉》、《花柳林》、《六月雪》、《双报恩》、《红灯记》、《白玉钿》和令人捧腹的小喜剧《三忘卖布》、《老少迷》等,加上现代戏共有100多个剧目。碗碗腔不仅受到曲沃人民喜爱,并且逐步向晋中、晋东南部分县市流布。曲沃碗碗腔在皮影小戏时期,一人兼数件乐器,文、武场不分。主要伴奏乐器有铜碗、节子(简板)、马锣、唢呐及月琴、二股弦等。真人登台后,相继增加了板鼓、二胡、笛子、三弦、琵琶等,后又加了黑管、小号、扬琴及电子琴。基本板式有【慢板】、【流水】、【八】、【简板】等。碗碗腔中的板鼓,在演唱过程中,只按一下板头,结一下板尾,其余由铜碗和节子掌握节奏。其唱腔属板式变化体,分上下句行腔,七字句、十字句居多。徵调式,无固定调高,以艺人嗓音条件定调。艺人演唱旦角时,采用真假嗓结合演唱法,亦成碗碗腔特色之一。旋律跳跃性虽大,却跌宕和谐,无生硬之感。

  据资料记载,曲沃碗碗腔最盛时期曾经一年演出320场牞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牞受观众需求转移等因素的影响牞在很短的时间内曲沃碗碗腔迅速衰落牞上世纪80年代后期跌到低谷牞演出少牞发不了工资牞演员纷纷改行。上世纪90年代后期情况得到好转。现在新的排练场所已投入使用牞演出以承担政府的活动为主。

  2011(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曲沃县晋韵碗碗腔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获得曲沃碗碗腔项目保护单位资格,项目编号:Ⅳ-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