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学校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Szxqw讨论 | 贡献2022年12月21日 (三) 17:31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广东粤剧学校是一所隶属广东省文化厅、教育厅领导的多学科综合性的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1980年由中央文化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所重点艺术中专学校之一。 == 学校概况 ==   学校现设有粤剧表演、粤剧音乐伴奏、音乐、舞蹈、曲艺、电脑美术、舞台美术、影视表演、群众文化艺术、旅游艺术等专…”)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广东粤剧学校是一所隶属广东省文化厅、教育厅领导的多学科综合性的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1980年由中央文化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所重点艺术中专学校之一。

学校概况

  学校现设有粤剧表演、粤剧音乐伴奏、音乐、舞蹈、曲艺、电脑美术、舞台美术、影视表演、群众文化艺术、旅游艺术等专业,现在校学生628人。在编教职员工90人,还有外聘专业教师30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学校设有正副校长、人秘科、教务科、粤剧科、音舞科、学生科、行政科、大专部和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

发展简史

  广东粤剧学校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广州市老艺人粤剧团附属少年粤剧训练班。办学地点最初在广州河南海幢公园大殿里,由一代粤剧宗师、有"小生王"美誉的白驹荣先生任校长。

  立校之初、学校的教师皆为当时粤剧名宿名艺人如靓少英、李翠芳、新珠、曾三多、罗家树、宋郁文、梁家森、陈少侠、陈荣佳、新贵妃、金山炳、孙颂文、冯源初、阮水、区叠、冯廉等。1958年下半年,校址移至西湖路流水井3号(今广东曲艺团团部),更名为"广州粤剧学校"。办学不到一年,便有一批影响较大的剧目公演。如《二堂放子》、《秦香莲》、《宝莲灯》、《水淹七军》、《武松大闹狮子楼》等戏宝。当时的《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曾连篇报道,影响广泛。1960,由时任省文教委书的区梦觉同志批准,学校搬至犀牛路5号(原民族学院),始定名为"广东粤剧学校"。至文革前,粤剧学校共有学生300多人,设有粤剧表演、粤剧音乐伴奏及舞台美术等专业。当时,粤剧学校是广东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年都接待大批外宾,有来自瑞典、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欧洲各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文化使者、学者及艺术家。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主席看过粤剧学校演出后,大加赞赏,即请区梦觉同志让粤剧学校帮越南组建一个青年粤剧团,由学校派出教师赴湛江为越南办起一期青少年粤剧培训班。一年后(1964年),该团便首演于广州,以一出《山乡风云》及当时中南五省出名的折子戏《补锅》、《游乡》、《打铜锣》一炮打响。该团四周后在越南还受到胡志明主席的嘉奖。

  1969年学校停办,校址移作它用。1971年恢复办学,学校选址元岗(广州羊城手表厂旧址)。1983年重返犀牛路5号办学,但校园面积只剩五分之一。1993年学校搬出犀牛路5号(今东风东699号),整整十年学校都在租用场地进行办学,备尝流离失所之艰辛。2003年,得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关怀支持,学校终于落户南海大沥,拥有属于自己的永久校园!

  1980年,粤剧学校曾被文化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所重点艺术中专学校之一。白驹荣、红线女两校长办学非常重视嗓音训练与研究,因此粤剧学校的嗓音训练与研究在全国戏曲同行中一直起示范作用。此外,南拳、南派武技及粤剧音乐锣鼓伴奏也是粤剧学校专业强项,为同行认可。2003年,粤剧学校粤剧专业被通过确定为全省艺术教育示范专业。2004年学校通过重新评估,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艺术中专学校。

学校业绩

  五十余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粤剧艺术人才为目标,坚持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专业训练,培养了四千多名学生,为全省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大量的艺术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现已成为各艺术院团的业务骨干或担任文化部门领导职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林锦屏、彭炽权、丁凡(现任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院长)、曹秀琴(现任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副院长)、郭凤女、关青、苏春梅、梁淑卿、李淑勤、琼霞、蒋文端、余汤丽、孙业鸿、丘小娜;著名粤剧导演梁建忠、何笃忠;著名编剧作曲李时成、何笃忠、崔德銮;粤剧新星彭庆华、曾小敏、文汝青;曲艺红星梁玉嵘、李敏华、潘芊芊、廖倚、王惠兰等,皆是粤剧学校优秀的毕业生,当今粤剧界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是粤剧业内公认的著名人物,在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校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大沥横岗高尔夫球场广东粤剧学校(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