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傣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Szxqw讨论 | 贡献2023年6月17日 (六) 15:13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德宏州傣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成立于2012年,由原1960年德宏州傣剧队改制而来。 == 简介 == 替代=傣剧剧照|缩略图|傣剧剧照    1960年德宏州傣剧队成立。五十多年来几代傣剧传承人以弘扬傣族文化为边疆各族群众服务为宗旨,在艺术上推陈出新,相继创作上演了《朗推罕》《娥并与桑洛》《南西拉》等深受傣族群众喜爱的优…”)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德宏州傣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成立于2012年,由原1960年德宏州傣剧队改制而来。

简介

傣剧剧照
傣剧剧照

   1960年德宏州傣剧队成立。五十多年来几代傣剧传承人以弘扬傣族文化为边疆各族群众服务为宗旨,在艺术上推陈出新,相继创作上演了《朗推罕》《娥并与桑洛》《南西拉》等深受傣族群众喜爱的优秀剧目,曾荣获多项省级、国家级戏曲创作和表演奖项。2006年5月,傣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国有院团改革时德宏州傣剧团改制为德宏州傣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同年在云南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创作演出了大型傣剧《刀安仁》,该剧目参加了2013年中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和云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最高奖—“优秀剧目金奖”等10个奖项;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新剧目:《买牛》、《买酒路上》、《十九大精神实在好》、《齐心携手奔小康》《人民战疫必胜利》等。

   德宏州傣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历来重视演职人员艺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实现“送出去”“、“走进来”的人才培养战略,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本地选拔声乐、舞蹈、器乐、表演具有潜质的青少年苗子,分别送到中央戏曲学院,云南省艺术学院附中,云南省文艺学校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这批优秀的毕业生后来相继成为了州傣剧团和各艺术院团的骨干力量;之后采用“以团带班”的方式培养人才,在2006年-2019年中心培养了三批约50名傣剧表演人才,涌现了杨相杏、金小摆、金小用、冯散保、帕二中、石买德等优秀青年骨干;有针对性地开办短期培训班,培养傣剧专业人才,2020年举办德宏州非遗傣剧打击乐人才培训,特聘云南省滇剧院的打击乐名师杨武军老师授课,来自基层的30名专业及业余傣剧打击乐手通过20天的培训在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目前,德宏州傣剧展演中心演职人员共51人(含2名临时合同工),30岁以上的占70%,艺术骨干年龄均超45岁,紧缺编剧、导演、编导、音乐创作、舞美设计等专业人才,严重制约了傣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