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落腔剧团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Szxqw讨论 | 贡献2023年2月25日 (六) 11:13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内黄县落腔剧团,于1955年在碾头班的基础上,吸收清丰县部分艺人成立“内黄县乐腔剧团”。建团后在某些方面做出部分调整,如加入三弦、琵琶、大提琴、月琴等;在演员方面吸收女演员;在音乐曲牌方面借鉴其他剧种以丰富自己,不断地完善使内黄县落腔剧团在当时声名大振。 == 基本信息 == 文件:Sd0225110738.jpg|替代=落腔《姊妹嫁》剧照|…”)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内黄县落腔剧团,于1955年在碾头班的基础上,吸收清丰县部分艺人成立“内黄县乐腔剧团”。建团后在某些方面做出部分调整,如加入三弦、琵琶、大提琴、月琴等;在演员方面吸收女演员;在音乐曲牌方面借鉴其他剧种以丰富自己,不断地完善使内黄县落腔剧团在当时声名大振。

基本信息

落腔《姊妹嫁》剧照
落腔《姊妹嫁》剧照

  1959年,内黄县落腔剧团被集体下放到老塔坡农场。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落腔的作用价值、发展保护十分重视。为保留发展内黄落腔这一稀有剧种,1962年,河南省委副书记杨角专门指示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于大森、省文化局局长冯继汉亲莅内黄,着手进行内黄落腔剧团重新恢复为县属专业剧团的工作,并于次年正式恢复演出。1968年,内黄县落腔剧团和县豫剧团合并为“内黄县工农兵文工团”。1974年底,内黄县落腔剧团和县豫剧团分置,称“内黄县落腔剧团”至今。

  早期,落腔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一档,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后来的发展,其舞台装置才有改进,逐渐采用一些幕布、布景等。落腔的行当角色早期也较为简单,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所演剧目也多是农村家庭小戏。后来逐渐移植上演一些袍带戏

  20世纪80年代移植演出了一些现代戏和武功戏,在角色行当上不仅齐全,而且有了明显分工,女演员的出现使旦行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落腔的服装道具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的。据传,刚开始时,落腔艺人登台只有官衣、帽子、裙子、布衫,没有袍子。后来,受豫剧服饰的影响,现在已发展为大小袍子好几套及凤冠霞帔等服饰。在道具方面,也由以前的一个破碗一根棍,发展成目前的刀、枪、剑、戟,样样俱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