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Szxqw讨论 | 贡献2023年1月5日 (四) 16:15的版本

  二人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走场类曲艺、地方戏,是广泛流传于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戏曲形式,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风柳、春歌、半班戏、双条边曲等。二人转融合了东北秧歌、民间说唱莲花落、戏曲、东北民歌、笑话、杂耍等曲艺形式,大约有300年的历史。

简介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

发展状况

  二人转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所以其表演台词中带有一些乡村特色、俗色酸、但二人转内容并不以俗色酸为主、二人转的戏词中有很多都是和“评剧”“东北大鼓”“莲花落”是相通的。这种现象一直到1980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成立,其前身是吉林省吉剧团二队。

  经过吉林民间艺术团的修改之后有很多唱段成为了二人转的知名唱段。例如《猪八戒拱地》《回杯记》《马前泼水》《西厢观画》《骂鸭》《梁祝下山》《包公断太后》《水漫蓝桥》《二大妈探病》《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醉青天》等等。在改编出大批传统剧目的同时,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也培养出了众多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丑角演员有韩子平、秦志平、董连海、徐振武、尹伟民等等,旦角演员有郑淑云、董伟、李晓霞、关长荣、闫淑平、杨宏伟、孙晓丽、等等。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中华民国23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

  二人转的历史就是一部吸收各种艺术精华的历史。二人转戏歌是二人转曲调与当代流行元素结合的产物,综合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戏曲唱腔和带有鲜明时尚元素的通俗歌曲的技巧。由于戏歌听起来象戏又象歌,它既能让带有怀旧情绪的中老年观众接受,又能得到年轻人的喜爱。

  近几年来,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二人转戏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闫学晶演唱的系列曲目,大致可分四类:歌颂浪漫爱情的《蓝河怨》《西厢记》《回杯记》《送情郎》等经典作品;反映民族文化和地域风情的《节气歌》《看秧歌》《白雪花》《关东情》《回家》《老家》《请到吉林来》等歌曲;反映百姓生活的《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打是亲来骂是爱》《县长下乡到咱家》等歌曲;以二人转艺术自身为主题的《关东人与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等歌曲。

  其中最后一类歌曲十分有特色,既反映了老百姓对二人转的喜爱,也指出了二人转艺术的主要特色和内容。类似的还有刘和刚演唱的《东北二人转》,阎淑萍演唱的《我是二人转人》,潘长江演唱的《二人转东北人》,柴宝玉演唱的《风风火火二人转》,孙小宝、金玲演唱的《情系二人转》,小沈阳、沈春阳演唱的《二人转转歌》。这些歌曲同时也为二人转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特点介绍

扮妆种类

  传统二人转的旦角装束分为两种正装,月装,正装即是戏曲装旦角需要在额前贴片子,还需要挂顶花和偏凤,后面要带线尾子等、有些还需要在戏服上加水袖的,如“穆桂英”装即是仙姑头。不需要戴顶花、而是带假发套、后面可以用真模仿真发的假发套、例如胡玉娘。

  二人转下装的化妆分为小生装、丑装、武生装这三种装。

艺术特点

  1.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2.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3.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4.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5.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6.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7.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

  8.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

唱腔特点

  唱腔受东北大鼓、单弦、河北梆子影响很大。唱词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

  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单出头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唱腔分类

  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极为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其结构为曲牌联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三百多支,比较常见的有五十六支,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大救驾、小翻车、哭糜子、大悲调、五字锦、压巴生、靠山调等。二人转的唱腔音乐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主要曲调;辅助曲调;专腔专调;小曲小帽杂曲杂调。

  《呼呼腔》是二人转故事正文的开头腔,曲牌高亢。曲体结构为上,下两个乐句,每乐句都带一个较长的甩腔。上乐句往往散板起唱,然后用刁板进入正常节奏,尾音落在商音上。下乐句落在宫音上。《呼呼腔》的音调,是大波浪式的旋律线条、棱角分明,恰好表现东北秧歌那种大夸、大浪、大扭、大俏、棱角分明的舞蹈技巧,同时,描述故事梗概,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呼呼腔》板式变化多样,分有“头板”即“慢板”、二板、三板、快板,由于吸收了民歌中的花腔曲调,因而产生了“南边道、大尾巴、对花、敞弦、干板擂”等等不同样式的《呼呼腔》曲调。词格基本为七字句。

  《武咳咳》是二人转演唱故事内容的核心唱腔。艺人称它为“宝调”。曲体结构基本为上、下两个乐句。

  上乐句的落音为“徵”音,下乐句落在“商”。它的音乐旋律完全来自东北方言中的字调和语气是一种“唱着说”的叙事性曲牌。不管怎样变化,始终不离“re、la、sou”三个音。句尾甩腔,能自然流畅的向其它曲牌唱腔过度。

  《武咳咳》板式变化多样、分有慢板、中板、快板、推板及垛句、大段《武咳咳》常有一个”起腔“或叫“领腔”,结尾有一个“落腔”。词格基本为七字句、十字句。

  《文咳咳》,过去有人称这个曲牌也叫《上北楼》、《小阴天》,曲调优美、流畅。曲体结构基本为上、下两个乐句,每个乐句分为两个分句,分句的独立性很强,使旋律形成“商、宫、羽、徵”的落音趋势,但它仍为上下两个乐句,两小分局为一分词。

表演形式

演出形式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今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

表演手段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表现手法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文咳咳》板式变化,分为中板、慢板、快板,及中间的垛句等等。词格基本为七字句、十字句。

  《抱板》的曲体结构基本为上、下两个乐句、反复演唱,上乐句一般落在、“羽音上”,下乐句落在“商音上”。大段抱板,开头都有一个刁板腔。它分有“慢打慢唱”、“慢板夹快板”、“慢打紧唱,长调门”、“红板数唱”等变化形式。演唱中常加三字垛。基本词格为七字句、十字句。

  《三节板》演唱时用大板、甩子伴奏、一打三甩、因而称三节板。这个曲牌是一种抒情、叙事的慢板、旋律起伏较大、大波浪式的曲线。基本分为上、下两个乐句,上乐句落“角”,下乐句落“宫”或“羽”,大段三节板,结束有甩腔。词格基本为十字句。

代表人物

赵本山

赵本山
赵本山

  以演出喜剧小品闻名的赵本山,出身就是二人转演员。赵本山以喜剧小品取得了国内无人能及的地位后,开始极力推广二人转。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一些演出团体和剧场相继出现。赵本山

  但是包括赵本山所宏扬的“绿色二人转”在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二人转演出已经看不到传统的剧目和演出形式。绿色二人转已经发展为集忽悠、说笑、模仿秀、杂技表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

  传统二人转中的表演形式、曲牌、曲调、典目都被打破,突显了对传统的传承发展的一些矛盾。

小沈阳
小沈阳

  2006年阴历八月十五被赵本山收为徒弟,他男扮女装的另类二人转表演在刘老根大舞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艺名:小沈阳

  性别:男 原名:沈鹤 属相:鸡 身高(厘米):174 体型:匀称 星座:白羊座(3.21--4.19)

  老家: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 妻子:沈春阳(即小沈阳的搭档,23岁) 有一女儿(大概两三岁)小沈阳

  人生格言: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性格:浪漫迷人,成熟稳重,风趣幽默,活泼可爱,开朗大方,感情专一,善解人意,诚实坦白

  口头禅:为什么呢? 偶像:成吉思汗喜欢的活动:民间艺术,唱K,看电影,游戏对战

  喜欢吃啥:素食 喜欢听的歌:孙楠刀郎 许巍喜欢的电影:情色 冯小刚

  喜欢去的地方:上海海边 酒吧

  个人介绍:山不转水转 水不转人转 风风火火二人转 转不出的缘里缘外

  5月2日,东北三宝小沈阳、孙小宝、郭旺二人转明星集聚北展剧场

蒋小东

蒋小东
蒋小东

  吉林省永吉县江密峰镇中沙村人, 脖子粗壮,擅长模仿刘欢、刀郎、水木年华,极为神似。

  说口、小品、跟头功夫结合得恰到好处,令他在舞台上光芒四射。蒋小东曾参加过央视三台、央视七台的演出。

  沈阳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湖南省等地方电视台曾对他进行专题报道,进京代表东北二人转挑战。

  相声红星郭德纲,深得郭的赞赏,是二人转新生代领军人物

杨洋

  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史家屯村人,蒋小东的黄金搭档扮相俊美,代表作有:

《东北八大怪》、《普查小唱》等。

徐小二

  出生在黑龙江自幼喜欢戏曲,曲艺。尤其对东北 二人转这门艺术更加偏爱。

  代表作品:《下南唐》《劈山救母》《包公赔情》《墙里墙外》《包公吊孝》《罗成算卦》《梁赛金擀面》《猪八戒拱地》《借种风波》《劝婆打碗》《埋怨十二月》《青年十二月》《醉酒十二月》《打工十二月》《受穷十二月》《贪花十二月》《老年十二月》《劝人十二月》《拆西厢》《神调》《历史大纲鉴》等.......

闫学晶

闫学晶
闫学晶

  国家一级演员,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生于吉林省东辽县云顶镇双城村,毕业于吉林省戏曲学校,曾在吉林市戏曲剧团工作,现工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师级。先后工作于东辽县渭津镇小剧团、吉林省武警文工团,吉林评剧院、吉林市戏曲剧团。现工作在吉林市戏曲剧团。

  闫学晶出生于吉林东辽县云顶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妹三人,她是家中的长女。闫学晶自幼喜欢唱歌,村里广播站播放的曲目她一学就会。15岁那年,闫学晶考进了东辽县渭津镇农民业余小剧团。刚进剧团时闫学晶的嗓音条件并不好,音域不宽,音色也不亮。由于嗓音条件所限,团里安排她唱“下装”(二人转丑角),反串男演员。闫学晶是个不服输的人,为了能改唱“上装”(二人转旦角),她每天都坚持练嗓,经过几个月的刻苦训练后,她的音域终于拓展了,音色也亮了,这才改演“上装”,唱女腔。

  在小剧团,闫学晶的用功是出了名的,剧团常演的近四十个剧目她都会演唱,戏中每个人物的唱词她都能一句不落地背下来。团里不管是谁有事无法演出,她都能上去补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彩旦、花旦、丫头、小姐她都演过,而且演谁像谁,团长送她个外号“戏耙子”。进小剧团不长时间,闫学晶就被转为正式演员,每月挣30元钱,这些钱对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可是个不小的数字。由于闫学晶表现突出,曾连续两年获得精神文明标兵称号。回忆起在小剧团时的那段生活,闫学晶说:“在小剧团的四年,虽然苦点、累点,但也锻炼了我。”

  1989年,吉林省戏曲学校地方戏科招生,闫学晶和爸妈商量要去报名。爸妈说,你现在能挣钱,到学校还要倒搭钱,家里困难,没钱供你上学,别去了。可闫学晶实在太想去上学了,她偷偷报了名,而且很顺利地考上了。

  当闫学晶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爸妈时,爸爸却面无表情地说:“家里没钱供你。”满心欢喜的闫学晶听了这话如同当头一棒,她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你们就让我去吧,将来我能挣钱了,一定帮你们还债。”父亲的好友看她实在可怜,就对她父亲说:“你让小晶去吧!没钱我借给你们。”爸妈这才同意让她去上学。从农村小剧团走出来的闫学晶,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进校的第二年,闫学晶代表学校参加吉林省汇演,表演了二人转《刘秀坐楼》,第一次参加吉林省最高级别的比赛,竟然获得表演一等奖,这让闫学晶信心倍增。

  1992年戏校毕业时,闫学晶进入吉林市评剧团。在评剧团的四年时间里,闫学晶学唱过评剧,演过小品,当过主持人。1994年闫学晶第一次演评剧《多彩的梦》,获“纪念成兆才诞辰120周年评剧新剧目汇演”配角一等奖。观众非常喜欢闫学晶扮演的丑丫,每场戏演完之后台下都有许多观众不肯离去,喊着让她再来一个,观众对她的评价是“丑丫不丑”。

  1998年,为了参加吉林省第十四届二人转新剧目推广会,团里安排闫学晶排演二人转《胡知县断案》。来评剧团的这些年,闫学晶虽然没有演出二人转的机会,但她常在小剧场演出。闫学晶说:“在和民间艺人同台演出中,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的唱功,和观众的沟通,这种‘道行’是专业演员所不具备的。”

  尽管闫学晶好几年没有正式登台演出二人转了,但民间艺术的熏陶让她具备了专业演员所没有的灵活与机智,当她重返二人转舞台参加全省汇演时,凭着专业与民间相融合的精湛演技征服了专家与观众,摘取了表演一等奖。2000年,该剧目被文化部授予文华新剧目奖,闫学晶获文华表演大奖。

  1999年,闫学晶主演了戏曲电视剧《三请樊梨花》,同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的录制,演出了拉场戏《冯奎卖妻》;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中表演单出头《红月娥做梦》;同年她表演的《皇亲梦》在吉林省第十五届二人转推广会上获表演一等奖,被评为吉林省“四大名旦”之一。

  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是闫学晶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她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2001年,闫学晶成功出演《刘老根》中的“山杏”,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她的名字,现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亲切地叫她“山杏”。

  闫学晶说:“我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今后的路还很漫长,但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放弃给予我精彩人生的二人转。”

主要获奖情况:

  1991年,二人转《风雪巡诊》获吉林省戏曲学校表演一等奖。

  1994年,纪念成兆才诞辰120周年,现代评剧《多彩的梦》获配角一等奖。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演出音乐剧《秧歌浪温曲》中饰白天娥被授予荣誉奖。

  1998年,《胡知县断案》获吉林省第十四届二人转新剧目推广会一等奖。

  2000年,《皇亲梦》获吉林省第十五届二人转推广会一等奖,并被评为四大名旦之首。

  200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与潘长江、黄小娟合作小品《三号楼长》。

  2002年,《皇亲梦》获首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金奖,捧得了本山杯。

  2002年,《刘安杀母》获吉林省首届二人转艺术节“表演特等奖”

  2004年,《胡知县断案》获第二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金奖,再次捧得本山杯。

  2004年,辽宁省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句号合作小品《麻人恋曲》。

  2004年,天津电视台春节晚会与句号、刘流合作小品《猫眼》。

  2005年,《韩琪杀庙》获吉林省二人转汇演一等奖。

  2005年,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与郭冬临合作小品《极品男人》。

  2006年,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与林永健、李静合作小品《短信风波》。

  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与牛群、刘小梅合作小品《打工幼儿园》,获小品类二等奖。

  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与冯巩、王宝强合作相声剧《公交谐奏曲》主要影视作品:

主要作品: 


  《皇亲梦》《天宫盗宝》《刘安杀母》《民歌精粹》《包公陪情》《胡知县断案》《洪月娥做梦》《杨八姐游春》《三请樊梨花》《小白玉霜》《韩琪杀庙》

影视:

  《笑笑茶楼》《黑白之战》《为您服务》《刘老根》《挑战生活》《都市外乡人》《鬼马老婆斗刁蛮老公》《讨个老婆过新年》《老婆万岁》《四喜临门》《凤凰起舞》《爱有多深》《爱你口难开》《求爷爷告奶奶》《小房东》《小姨多鹤》

小品:

  《三号楼长》《猫眼》《麻人恋曲》《极品男人》《短信风波》《打工幼儿园》《迷糊》(08年辽宁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公交协奏曲》(0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赵晓波

赵晓波
赵晓波

  简历 (女) 1974年9月出生 汉族 工作单位: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现任兼职:东北二人转(国家级)传承人、绥化市文联副主席、绥化地区人大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

  1990年—199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文工团。

  1996年—调入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

  2000年—当选黑龙江省绥化地区"第一届人大代表"。

  2006年—当选黑龙江省绥化地区"第二届人大代表"。赵晓波

  2008年—被国家批准任命为 “东北二人转”代表性国家级传承人。

荣誉称号

  2002年5月被绥化市授予首届十佳"德艺双声”文艺工作者。

  2003年2月黑龙江省电视台评为“金牌名旦” 荣誉称号

  2003年3月被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政府授予"业务能手"。

  2004年2月黑龙江省被海伦市人民政府授予"业务能手"。

  2006年8月被绥化授予"十大文艺名家"荣誉称号。

  2008年2月被国家批准任命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国家级传承人”

  2008年3月被海伦市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09年5月被海伦市委授予“特殊人才”荣誉称号

  2010年3月被绥化市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经历简介

  赵晓波 一个女地方戏演员,也是参加公益性的演出活动最多的女演员,她多次参加省市大型活动、赛事、会议、庆典演出、及内蒙、沈阳、黑龙江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第一个走进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的女二人转演员,9月代表黑龙江省随"吉林省民艺团"赴台湾省、台北、台中、高雄等城市及国立、中山、清华、成功、人民、等十三所大学进行22场学术讲演、艺术表演。07至08年先后几次代表海伦参加黑龙江电视台“咱村都有文艺人”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海伦最终是“咱村都有文艺人”冠军。2008年7月25日电应“北京2008奥运会城市欢乐文化广场庆典活动”组委会的邀请,随黑龙江省代表队赴京演出,先后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北京科技大学、昌平区等地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2008年11月 4日随黑龙江省文化厅赴苏州参加“庆祝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首届全国农民文艺汇演,被封为传承人后,以办学传承,目前已到达百人,其中有4人考入国家正规文艺团体,3人考入省白淑贤艺术基地,为文艺方面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沈阳莎梦录制了传统正戏十几部,小帽20多首,为了让人民看清听清在音质影像和场景都提高了一步达到了先进的水平。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150本传统剧目,准备出版发行。一个女地方戏演员宣传推广文化事业时刻都没有停,一直上演着她的风风雨雨的艺术人生、以一腔执著浇灌着自己心中艺术蓓蕾直至声名远洋、是百姓们心中喜欢公认的关东第一旦、以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被国家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国家级传承人,成为二人转领军人物。

工作业绩

  1990 年—199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文工团。

  1996 年调入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

  1994 年黑龙江省"第四届地方戏"汇演中、表演节目<<亏心人>>获表演"二等奖"。

  1997 年黑龙江省首届"清老杯"绝活大赛中、表演节目<<西厢下书>>获表演"一等奖"。

  1997 年沿江消夏晚会全省"地方戏明星演"出中单出头<<小大嫂送饭>>获表演"一等奖"。

  1997 年—2005年在黑龙江省电视台录制的"小品"二人转"拉场戏"评剧"<<小帽专辑>>与<<大西厢>>等百十个品种VCD光盘已由黑龙江省音像出版社在全国发行。

  1998 年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节目栏中、录制的现代舞与二人转<<西厢报板>>已在中央电视台第1套"第3套"第4套"第8套"第11套播出。

  2000 年6月当选黑龙江省绥化地区"第一届人大代表"。

  2000 年9月代表黑龙江省随"吉林省民艺团"赴台湾省、台北、台中、高雄等城市及国立、中山、清华、成功、人民、等十三所大学进行22场学术讲演、艺术表演。

  2001 年11月在东北三省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表演节目获得"银奖"。

  2002 年被黑龙江省绥化市授予首届"德艺双声"文艺工作者。

  2003 年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黑龙江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省地方戏调演"白淑贤杯"评比中、表演节目荣获表演"一等奖"。

  2003 年在黑龙江省电视台举办的"二人转大赛"中表演节目.获得"金旦奖"。

  2003 年被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政府授予"业务能手"称号。

  2003 年参加黑龙江台春节联欢晚会、

  2004 年导演的二人转<<黑土情>>在黑龙江省第十届"群星奖"比赛中获得中年组"金奖"。

  2004 年表演的二人转<<黑土情>>在黑龙江省第十届"群星奖"比赛中获得中年组"金奖"。

  2004 年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儿童、曲艺、朗诵主持人、小品、综艺大赛"中表演节目荣获曲艺青年组"金奖"。

  2004 年10月在演的<<情系三农>>荣获第二届"绥化之声"音乐会导演"一等奖"。

  2005 年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黑龙江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白淑贤杯"地方戏调演中表演的<<回春曲>>荣获表演"一等奖"。

  2005 年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黑龙江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白淑贤杯"地方戏调演中表演的<<歪病斜治>>荣获表演"一等奖"。

  2005 年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黑龙江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白淑贤杯"地方戏调演中表演的<<乐不够>>荣获表演"一等奖"。

  2005 年荣获中共海伦市委员会海伦人民政府"嘉奖"。

  2006 年荣获中共海伦市委员会海伦人民政府"嘉奖"。

  2006 年4月 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天下"节目栏专程来黑龙江对其采访并报导。

  2006 年6月10日 东北二人转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演出中、表演节目荣获"优秀表演奖"。

  2006 年5月—6月在长春电影制片厂银声出版社拍摄的二人转系列剧<<篱笆院的故事>>担任"主角"。2006 年9月—11月在长影银声出版社拍摄的二人转系列剧<<说不完的张长李短>>担任"女主角"。

  2006 年当选黑龙江省绥化地区"第二届人大代表"。

  2006 年8月 被黑龙江省绥化市委授予"十大文艺名家"荣誉称号。

  2007 年1月 在黑龙江电视台拍摄的7集贺岁片<<东拉西扯过大年>>中担任"女主角"

  2007 年5月 8日省人大、省政协、点名称为"最优秀的二人转"前去汇报演出。

  2007 年5月13日被省文化厅抽调参加"全国文化艺术交流节"演出。

  2007 年5月18日黑龙江省委书记钱运录视察指导工作时,以最优秀的二人转被抽调为领导做汇报演出、演出受到了省委领导高度赞扬

  2007 年7月13日参加吉林民间艺术节、表演的节目《大西厢>>获表演"一等奖。

  2007 年7月13日参加吉林民间艺术节、导演的节目《大西厢>>获导演"一等奖。

  2007 年7月25日国家批准为"国家级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省文化厅公示。

  2007 年7月26日长影制片厂银声出版社拍摄的二人转系列剧《戏说关东担任"女主角"。

  2007 年8月13日—2008 年1月 8日先后四次代表海伦参加黑龙江电视台“咱村都有文艺人”栏目比赛、获胜进九强、获胜进六强、获胜进四强、经过两年的拼比,海伦一路过关斩将赢得了“咱村都有文艺人”总冠军。

  2007 年9月 4日率队18人在沈阳莎梦文《化发展有限传播公司与沈阳电视台联合创办的《逗你乐翻天》栏目中、录制《墙头记》《小姑贤》《秦家花园》《包公赔情》《韩琪杀庙》《楼台会》等。

  2007 年9月29日在黑龙江电视台“中国福利彩票发行20年”演出小品《彩票与戏票》。

  2008 年1月25日随黑龙江省龙江剧院参加内蒙古扎兰屯市春节联欢晚会。

  2008 年2月 3日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频道“特别关注”栏目专程来访,录制《难舍难分二人转》做为春节特别节目由CCTV新闻频道2月15日16日首次播出,之后又在1台、4台、8台陆续播出。

  2008 年2月21日被文化厅抽调参加黑龙江省财政厅文化厅联合举办的《迎新春综艺晚会》

  2008 年2月21日参加黑龙江电视台“咱村都有文艺人”春节特别节目《文艺人大联欢》

  2008 年2月28日在北京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由国家颁发“东北二人转传承人”的任命书和荣誉证书奖杯。为黑龙江捧回了国家级传承人最高“荣誉”国内多家电视台与报纸都做了报导。

  2008 年3月 8日被海伦市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08年3月15日开办了“赵晓波二人转艺术传承基地”

  2008 年4月29日参加黑龙江省电视台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文艺晚会>>

  2008 年5月16日率队18人在沈阳莎梦文化发展有限传播公司与沈阳电视台联合创办的《逗你乐翻天》栏目中,录制演出剧目<<清官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部<<浑官断>>上下集

  2008 年5月 年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黑龙江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白淑贤杯"地方戏调演中,表演的二人转《春夜锣声》荣获表演一等奖。

  2008 年6月海伦电视台专程来访,录制<<手绢人生>>作为特献播出。

  2008 年7月25日电应“北京2008奥运会城市欢乐文化广场庆典活动”组委会的邀请,随黑龙江省代表队赴京演出,先后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北京科技大学、昌平区等地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2008 年9月 黑龙江省电视台专程来访,10月3日黑龙江省电视台公共频道<<笑声的背后>>栏目作为节日特献播出。

  2008 年11月 4日 随黑龙江省文化厅赴苏州参加“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

  2008 年11月16日在沈阳莎梦文化传播公司的 “盛京红磨坊”开业庆典,同时录制了 新版《王二姐思夫》《秦雪梅吊孝》

  2008 年11月22日省文化厅调派参加 “神七英雄”一行人员来我省汇报演讲,欢迎航天英雄文艺专场晚会2008 年12月18日在沈阳莎梦文化发展有限传播公司与沈阳电视台联合创办的《逗你乐翻天》栏目中,与东北著名二人转演员魏三合作录制小帽《沙金扇》小品《征婚》

  2009 年1月10日参加黑龙江省电视台《又是一个幸福年》春节联欢晚会录制

  2009 年1月18日参加辽宁沈阳电视台《转星大拜年》春节联欢晚会录制

  2009 年1月19日参加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春节联欢晚会录制

  2009 年1月20日参加林业系统迎新春联欢晚会

  2009 年1月21日参加黑龙江省电视台咱村也有文艺人《春节大联欢》晚会录制

  2009 年4月28日在沈阳莎梦文化发展有限传播公司与沈阳电视台联合创办的《逗你乐翻天》栏目中录制传统二人转《杜十娘》《阴魂阵》《西厢写书》

  2009 年5月20日申报批准海伦市优秀人才

  2009 年6月16日参加沈阳莎梦鞍山胜利剧场开业庆典,北派二人传走近南方,鞍山晚报,鞍山日报都进行报导。

  2009 年8月 6日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专程来访。在2010年2月16日 (正月初四)央视10频道晚22点10分首次播出,第二日早6点重播。

  2009 年8月 8日应邀参加“第五届中国黑龙江庆安绿色食品节”庆典演出。

  2009 年8月28日在沈阳莎梦文化发展有限传播公司与沈阳电视台联合创办的《逗你乐翻天》栏目中录制改版二人转小帽《小拜年》《双回门》《送情郎》《清水河》《张生游寺》《探妹》《绣花灯》

  2009 年9月 6日在沈阳莎梦文化发展有限传播公司与沈阳电视台联合创办的《逗你乐翻天》栏目中录制改版二人转小帽《看秧歌》《游西湖》《放风筝》《拣棉花》《绣八仙》《柴郡主送饭》《夸哈尔滨》《九反朝纲》《艺人翻身》《井字儿里》《小看牌》

  2009 年9月15 日特邀参加沈阳电视台《今晚播客》栏目做嘉宾。

  2009 年9月24日应邀参加沈阳莎梦文化发展有限传播公司南风大剧院新闻发布会,次日参加开业盛典演出。

  2009年10月22日 黑龙江省二人转小品大赛《王二姐思夫新传》荣获表演一等奖。

  2009年10月22日 黑龙江省二人转小品大赛《双喜临门》荣获表演二等奖。

  2009年12月30日 参加沈阳电视台、长春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莎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剧目《新红月娥做梦》

  2010年1月8日参加绥化地区春节联欢晚会

  2010年3月8日被绥化市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魏三

  人物简介 魏三原名魏武才。行三,就叫魏三。1987年在吉林省扶余县榆树沟中学毕业后,魏三就学起了二人转,跟着师傅去十里八村“滚地包”(民间的草台戏班子)。没有学历,没有职称,没有特殊背景,魏三凭借出色的演技,成了东北家喻户晓的明星,在东北的知名度很高。

  魏三的光碟不仅在东北三省的老百姓中有着强大的票房号召力,而且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也深受观众喜爱。魏三录制的光碟已有20多个版本。业内人士将其称为“魏三现象”。

  但在东北,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魏三式的表演“糟蹋”了艺术,使二人转变成了戏曲不是戏曲、曲艺不是曲艺、歌舞不是歌舞、杂技不是杂技、非驴非马的四不像。可不管怎么说,在相声等曲种生存艰难、演出市场疲软的时候,魏三的演出却显示出了巨大的魅力,他能够吸引众多观众自发地长久地欣赏。

  魏三是从2002年夏在全国尤其是东北地区火起来的“说唱小品”(即二人转与说、逗结合的表演形式)演员。

翻唱歌曲

  魏三演唱歌曲震撼力很强,在舞台表演形体和声音协调统一,声情并茂,自然娴熟,充满激情和活力,搞笑说逗适度,雅俗共赏,很有亲和力。如视频歌曲《久违的哥们》、《抹不去的泪滴》、《离家的孩子》、《妈妈今天来看我》、《北郊》、《父亲》、《母亲》、《人在世上飘》、《喀尔那》等。

魏三小品

  1.《无品芝麻官系列》

  2. 魏三2005年的春晚与李咏和孙小宝合作小品《明日之星》。

  3.傻男人与坏女人

  4.北郊

何小影

  吉林徳惠市人。东北二人转一代名旦,著名笑星魏三黄金搭档。何小影出身文艺世家,十五岁登台演出便一炮走红。

  有着近二十多年艺术生涯的何小影从九十年代与魏三合作,二人配合默契,珠联璧合。何小影十几年中演出遍布全国各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何小影的艺术功底深厚,唱腔优美,身段漂亮,说口流畅,无论是传统剧目还是现代小品,均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她所表演的剧目上过中央电视台的《梦想剧场》、《南北笑星火辣辣》等多家电视栏目。她与魏三联袂主演的电视剧《荒唐王爷》,以荒诞喜剧风格开创了电视剧的先河。

其他资料

电视剧

  1.赵本山主演的《刘老根》

  2.魏三主演的《荒唐王爷》

  3.潘长江闫学晶主演的《笑笑茶楼》《正月里来的是新春》

  4.二人转电视剧《八兄弟》

  5.二人转电视剧《拉拉屯风情》

  6. 电视剧《都市外乡人》 闫学晶主演

  7.电视剧《乡村爱情》第一部 主演:贺树峰王亚彬 王小宝 于月仙 赵本山 范伟

  8.电视剧《乡村爱情》第二部 主演:贺树峰 王亚彬王小宝 于月仙赵本山 范伟 小沈阳

  9.电视剧《马大帅》1.2.3 主演:赵本山 范伟

  10、赵本山《关东大先生》

  11、《乡村名流》主演:王小利唐鉴军 田 娃 金玫玫陆 遥 孙立荣

  12、潘长江 2008年主演《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第一部

  13、潘长江 2009年主演《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第二部

  14、徐凯泉出品 2009年《谁求不着谁》 云集众多一线转星

衰落原因

  二人转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著名戏剧家吴祖光认为二人转是“一网打尽”的艺术,它一直在不断吸取各种艺术的精华,不封闭自己,能够“化它为我”,不断增加自身的魅力。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认为:“二人转艺术的容量很大,是其他艺术望尘莫及的。二人转好像一块大海绵,什么都可以往里吸收。而且不是生搬硬套,都学习来化成自己的东西。”当初二人转在形成过程中,莲花落同大秧歌融合,并借鉴民歌、柳腔、凤阳花鼓、河北梆子、评剧、京东大鼓等艺术的精华时,莲花落和大秧歌以及其它艺术形式的艺人一般不会站出来说,“这不是莲花落,这不是大秧歌,这不是评剧……”。蹦蹦(二人转)在初步形成以后,在东北地区曾与河北梆子同台合作演出长达50年。河北梆子许多剧目、唱腔和表演技巧,如锣鼓经、梆子腔、武打动作、上场诗都被二人转艺人吸收进来。当时的蹦蹦艺人并没说:“这不是蹦蹦,我们要维护蹦蹦戏的纯正性。”蹦蹦艺人在台上演河北梆子,也没有人提出警惕蹦蹦会逐灭河北梆子。河北梆子也从未担心被蹦蹦逐灭,反而发展得很好。

  传统二人转走向衰落决不是被逐灭的结果。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可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传统二人转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渐衰落。国有剧团的演出次数急剧减少,有些地方连演员工资都无法全额发放。有些县城的剧团被迫解散,艺人们有的改行,有的同草台班子一起演出。国有院团为了生存做了不少努力,但一直难以走出困境,国家采用行政输血的办法,每年大量投入资金进行救助,却一直难以使其摆脱低迷的局面。这是伴随着戏曲、曲艺的整体衰落发生的,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对20多年来传统二人转遭遇的危机、国有剧团及民间艺人的困境,有些学者并未给以应有的关注。二人转真正成为舆论的关注焦点,是近几年新型二人转取得商业成功之后的事。传统二人转在新型二人转尚未成形时就日渐衰落,即使没有新型二人转观众也一样会选择其它娱乐方式。[1]

濒危状态

  一直以来,铁岭作为二人转的老窝虽然始终坚持二人转的演出,但目前也面临严重的传统二人转艺术危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活口”危机:传统二人转老艺人所剩无几,队伍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且旧传统艺人的唱段,绝活,唱腔来自于师父的口传心授,他们身上还有许多我们专业剧团所不知的段子,绝活,曲目等,需要挖掘、整理、搜集。否则将面临人亡艺绝的局面。

  2、短暂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传统二人转艺术的精华迅速流失和瓦解,市场上涌现出迎合性过重的商业性二人转文化。目前二人转的演出市场是群众团体远远超出专业演出团体。这造成了二人转演艺界严重的良莠不齐。和过去传统的老艺人不同,这些受现代娱乐风尚影响的新民间艺人,其中的很多人由于缺乏对艺术的崇高追求和技艺的锤炼,为赢得观众,弥补其唱、舞、绝等技艺的不足,他们的演出更加随意化,胡乱模仿任何可以模仿的东西,而这种二、三流二人转演出的大规模泛滥让许多人误以为这就是真正的传统二人转。在这种形势面前,我们专业团体有限的创作演出显得力不从心,官方及一些优秀的二人转艺人为回避、消解这种有色板块而做的种种努力也显得势单力孤。

  3、在80年代调查中搜集的资料面临损毁、流失的危险,急需永久保存,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