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县辰河高腔传承保护中心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Szxqw讨论 | 贡献2023年3月3日 (五) 15:3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辰溪县辰河高腔传承保护中心,1950年初,辰溪籍艺人以杨仕元、罗保元为本家的双元班在沅陵演出,组织成立了人民剧社。同年10月,辰溪县城大众戏院落成,剧社应邀赴辰溪演出,遂于1953年在辰溪县落户,成立了辰溪县高腔剧团,成员有高腔艺人刘昌忠(生)、张盛峨(旦、生)、杨仕元(小生)、李世芹(旦)、余沛清(净)、张…”)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辰溪县辰河高腔传承保护中心,1950年初,辰溪籍艺人以杨仕元、罗保元为本家的双元班在沅陵演出,组织成立了人民剧社。同年10月,辰溪县城大众戏院落成,剧社应邀赴辰溪演出,遂于1953年在辰溪县落户,成立了辰溪县高腔剧团,成员有高腔艺人刘昌忠(生)、张盛峨(旦、生)、杨仕元(小生)、李世芹(旦)、余沛清(净)、张家斌(鼓师)、江俊卿(唢呐师),弹腔艺人吴松龄(净)等。

基本信息

  1955 年,剧团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演出了高腔剧目《投笔记》,杨仕元获二等演员奖。剧团注重辰河高腔艺术的挖掘与继承,1989年,派出杨仕元和江俊卿等人参加了辰河目连戏录像演出,并担任了艺委会成员。剧团先后举办了四次演员培训班,培养戴桂英(旦)、吴丽君(旦)陈绍泉(丑)等一批有造诣的演员,使剧团一直保持了较强的演员阵容,深受观众喜爱。直至“文革”时(1969年)剧团解散。1980年,剧团恢复建制,定名为辰溪县辰河戏剧团。长期以来,剧团坚持上山下乡演出,多次受到上级表扬,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

      2006年,经由辰溪县辰河戏剧团申报,辰河高腔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剧团被确定为保护单位,更名为辰溪县辰河高腔传承保护中心。[1] 同时确定陈刚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石兰英为省级“非遗”传承人。

      2008年9月,辰溪县文化局和辰溪县第二职业中学联合开办辰河高腔班。学制两年,共招收学员20人。结业时,排演了《大红袍》、《李慧娘》和《抢棍》、《金盆捞月》等折子戏。2018年10月,中心应中央电视台之邀,赴北京演出辰河高腔《花神祈福》,在中央五台播出。同年12月,中心组团至江苏昆山,参加了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展演,演出了折子戏《抢棍》。2019年10月,中心组团赴江西抚州,参加了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演出了折子戏《搜宫逼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