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调腔
创建缩略图出错:文件丢失 | |||
---|---|---|---|
中文名 | 新昌调腔 | ||
别名 | 绍兴高调、新昌高腔 | ||
起源 | 明代 | ||
新昌调腔,浙江省的重要剧种之一,源远流长。「调腔」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士人张岱的笔记“陶庵梦忆”记载,当时他所见男女演员,串昆腔和「调腔戏」,同样「妙绝」清初,调腔流行于奉化一带;中叶到晚清,在绍兴大盛;民初时班社鼎盛,其后衰落,至今天只有新昌一地仍然保存这个地方戏。
基本信息
新昌调腔的音乐是曲牌体,现存三百多支。声腔包括调腔,四平两种,并且兼唱昆腔。行当传统有「三花,四白(即生,末),五旦堂」,也称作「十二先生」,其中又分为「四柱」(正生,当家旦,小生,小花脸),「八档」(即四柱之外的行当)。
历史渊源
戏曲界的专家一致肯定新昌调腔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调腔是元朝统一后"北曲南移,南腔北上,南北声腔交流"的产物,从产生到如今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明代著名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连夸调腔"妙绝"、"又复妙绝"。到了清代,调腔的班社可谓遍地开花,单是新昌一地就有宋凤台、老凤台等几十家演出团体。当时有句俗语叫"年终封箱,艺人返乡,说声做戏,即可登场",由此可见当年盛况。
明代,越地出现调腔,俗称高腔或高调。调腔一名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绍兴人张岱《陶庵梦忆》:"朱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张岱《陶庵梦忆》所云之朱楚生者,即为当时著名之调腔戏演员。"女戏",是指唱调腔的女戏子。调腔,绍兴人称为高腔,以其"不托管弦、徒歌干唱、人声帮接、锣鼓伴奏"为其演唱特点。调腔流行于旧绍兴府、台州府所属各县和宁波、舟山、温州及浙西等部分地区。清初,新昌调腔进入全盛期,以杭州为中心向四外流传。
曲牌体、唱腔有调腔、昆腔、四平,以调腔为主,并有帮腔,是绍兴地区唯一以南北曲为剧本。明末至清中叶,调腔与昆腔一起在绍兴盛行。清末,昆腔趋向衰落,而调腔独受宁、绍、温、台一带观众欢迎。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载,咸丰、同治间,绍兴城里有"群玉班",新昌先后有"老凤台"、"凤舞台"、"大通元",俗称有"十二副半"调腔班,从业人员达200人。
至抗日战争开始,兵荒马乱,绍兴调腔趋向衰落,调腔演员加入乱弹班演出,而新昌调腔一枝独秀。民国以后,各地的调腔演出活动渐趋减少,至1959年,新昌县成立专业高腔剧团,调腔即以"新昌高腔"之名入载典籍。虽历经曲折,新昌调腔仍活跃于当今舞台。
2005年5月,新昌调腔被列入首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6年5月,新昌调腔被国务院列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特点
演唱
新昌调腔演唱中有干唱、帮腔、叠板等方式,常在每句唱词的句尾采用一字或数字的帮腔,或者迟一拍用不同旋律重复句尾几字;帮腔纯用人声,各句旋律有逐渐下滑的趋势。其中"帮腔"是演员在演唱时,唱腔的句尾由后场帮唱或接唱,它既不是简单的"一唱众和",更不是其他戏剧中常用的那种幕后合唱,而是根据剧中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典型环境有规律、分层次地予以应和。
同样一句唱词,在新昌调腔中通过帮腔这一形式,就能达到其他音乐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干唱",则是一种"不托丝竹,锣鼓助节,前场启齿,后场帮接"的古老唱腔形式,如果没有相当高的演唱技巧,是难以把握的。新昌调腔属词牌系统,唱词非常严谨,曲牌十分丰富,如今尚存传统曲牌360只,在调腔散曲"风枪联缀体"中还能找到唐时"踏歌"和宋时"转踏"的遗响。
音乐
新昌调腔音乐可分为剧唱音乐和场面音乐两部分。剧唱音乐由文(唱辞)乐(唱腔)两者构成。剧唱的文体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单位。调腔唱词严谨,曲牌丰富,如今尚存传统曲牌360多只,分"套曲"和"只曲"两大类。
"套曲"由多只曲牌按一定规律联缀而成,现存有"点绛唇套"、"新水令套"、"一枝花九转套"、"梁州序套"等32套。"只曲"是由单一曲牌作反复演唱,尚存有"桂枝香"、"孝顺歌"、"驻云飞"、"风入松"、"急三枪"等37支。
伴奏
新昌调腔不用管弦伴奏,仅以打击乐配合演出,后因受昆曲和乱弹的影响,在少数折子戏中采用笛子和板胡伴奏。调腔的伴奏乐队构成极为简单,仅由6人组成,负责鼓板、小锣等的演奏。现代的调腔唱腔中已夹杂着各种各样的乐器,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而成的。
行当
新昌调腔的角色行当有"三花、四白、五旦堂"之称,三花为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白为老生、正生、副末、小生,五旦堂为老旦、正旦、贴旦、小旦、五旦。
表演
新昌调腔其表演以精湛细腻著称,有擎椅、掌烛、背身踢靴等绝技。
特色
新昌调腔还有一个独特的曲谱符号蚓号。因形似蚯蚓(俗称曲蟮)而得名,它附注在古抄剧本的唱句之旁,是一代一代的调腔老艺人积累并辗转相承的,调腔艺人就是根据这些特定的曲牌和蚓号唱出不同的腔调的。这些"蚓号"如今仍可在调腔古剧抄本中见到。
戏曲演出
免责声明
神州戏曲百科的词条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如您发现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或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szxqweb@163.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