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戏:修订间差异
小 (导入1个版本)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 | [[文件:海燕电影制片厂 - 孙安动本(柳子戏).jpg|缩略图|海燕电影制片厂 - 孙安动本(柳子戏)[https://mp.weixin.qq.com/s/-uQqdwbh9TrjU3V3G-7cOw]]] | ||
柳子戏,是'''我国戏曲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素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称,“东柳”指的便是柳子戏,由元、明时期的“弦索”系统演变而来,'''是有着600年历史的古老声腔''',广泛流行于河南、山东部分地区,早在四大徽班进京之前,在北域就已“称盛一时”。 | |||
2006年5月20日,柳子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43。[https://www.ihchina.cn/art/detail/id/13238.html] | |||
== '''起源''' == | |||
明代洪武年间,宫廷戏曲传入清丰县,唱腔音乐多为“南北合套”形式。它与当地流行的俗曲小令如《柳子》、《黄莺儿》、《山坡羊》、《锁南枝》、《耍孩儿》等结合,并以《柳子》定调,逐渐形成柳子戏。这一新剧种既有北曲豪放粗犷的风格,又有南戏委婉细腻的特征。清代光绪年间,柳子戏班社遍及清丰、濮阳的广大城乡,河北、山东和安徽的相邻地区也有柳子戏演出活动。 | |||
== | == 艺术特点 == | ||
柳子戏的“柳”是唱的意思,“子”是曲子的意思,柳子戏即“唱曲子的戏”,是北曲诸宫调在继承唐代宫廷音乐变文唱白相间基础上,又吸纳通俗易懂的七字句说唱曲调柳子形成,因当时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又称“弦子戏”,又因由元明时期北方的弦索腔演变而来,故也名“百调”“北调”。 | |||
既然是“唱曲子的戏”,柳子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声腔悦耳动听、辞藻典雅工丽、剧目体裁多样、曲牌丰富多彩。柳子戏音乐由俗曲和柳子等九大声腔组成,声腔清脆甜润、悠扬柔美,角色分工细致,既有北曲豪放粗犷的风格,又有南戏委婉细腻的特征,吸收了中原流行俗曲小令,集各剧种之精华,自成一派,独树一帜,雅俗共赏,在民间一直有着“听着柳子调,胜似坐仙轿”“粗听梆子戏,细品柳子腔”之说。 | |||
== 演出剧目 == | |||
柳子戏现存的传统剧目有两百多出,其代表剧目包括《孙安动本》、《张飞闯辕门》、《白兔记》、《金锁记》、《玩会跳船》、《抱妆盒》、《燕青打擂》、《打登州》、《鞭打芦花》、《锯大缸》等。柳子戏脚色分工较为细致,生行包括净面文生、架子生、袖生、武生、白胡老生等,旦行包括青衣、红衣、闺门旦、老旦等,净行包括红净、黑脸等,丑行包括文丑、武丑等。其表演以粗犷豪放为特色,极受地方观众欢迎。 | |||
== 相关院团 == | |||
清丰县是柳子戏的故乡,柳子戏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一个班社便是清丰洪家班。清丰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民风淳朴,历史悠久,长期受到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的多方浸润,不同地域的文化气质和审美取向的相互交融,让清丰县拥有了丰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共通的文化和情感孕育了清丰柳子戏生存、传播和传承的土壤。'''目前,全国保留下来的专业剧团仅有清丰县柳子剧团和山东省柳子剧团两家,有其稀有性的艺术特征。[https://mp.weixin.qq.com/s/BSEeKLK_j_sWYrEAXyXETg]''' | |||
== 获得荣誉 == | |||
2006年5月20日,柳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2007年,清丰柳子戏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2008年,清丰柳子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https://www.ihchina.cn/art/detail/id/13239.html] | |||
2024年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濮阳市柳子戏传承人常银良入选。[[分类:戏曲种类]] |
2024年6月7日 (五) 14:06的版本
柳子戏,是我国戏曲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素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称,“东柳”指的便是柳子戏,由元、明时期的“弦索”系统演变而来,是有着600年历史的古老声腔,广泛流行于河南、山东部分地区,早在四大徽班进京之前,在北域就已“称盛一时”。
2006年5月20日,柳子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43。[2]
起源
明代洪武年间,宫廷戏曲传入清丰县,唱腔音乐多为“南北合套”形式。它与当地流行的俗曲小令如《柳子》、《黄莺儿》、《山坡羊》、《锁南枝》、《耍孩儿》等结合,并以《柳子》定调,逐渐形成柳子戏。这一新剧种既有北曲豪放粗犷的风格,又有南戏委婉细腻的特征。清代光绪年间,柳子戏班社遍及清丰、濮阳的广大城乡,河北、山东和安徽的相邻地区也有柳子戏演出活动。
艺术特点
柳子戏的“柳”是唱的意思,“子”是曲子的意思,柳子戏即“唱曲子的戏”,是北曲诸宫调在继承唐代宫廷音乐变文唱白相间基础上,又吸纳通俗易懂的七字句说唱曲调柳子形成,因当时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又称“弦子戏”,又因由元明时期北方的弦索腔演变而来,故也名“百调”“北调”。
既然是“唱曲子的戏”,柳子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声腔悦耳动听、辞藻典雅工丽、剧目体裁多样、曲牌丰富多彩。柳子戏音乐由俗曲和柳子等九大声腔组成,声腔清脆甜润、悠扬柔美,角色分工细致,既有北曲豪放粗犷的风格,又有南戏委婉细腻的特征,吸收了中原流行俗曲小令,集各剧种之精华,自成一派,独树一帜,雅俗共赏,在民间一直有着“听着柳子调,胜似坐仙轿”“粗听梆子戏,细品柳子腔”之说。
演出剧目
柳子戏现存的传统剧目有两百多出,其代表剧目包括《孙安动本》、《张飞闯辕门》、《白兔记》、《金锁记》、《玩会跳船》、《抱妆盒》、《燕青打擂》、《打登州》、《鞭打芦花》、《锯大缸》等。柳子戏脚色分工较为细致,生行包括净面文生、架子生、袖生、武生、白胡老生等,旦行包括青衣、红衣、闺门旦、老旦等,净行包括红净、黑脸等,丑行包括文丑、武丑等。其表演以粗犷豪放为特色,极受地方观众欢迎。
相关院团
清丰县是柳子戏的故乡,柳子戏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一个班社便是清丰洪家班。清丰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民风淳朴,历史悠久,长期受到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的多方浸润,不同地域的文化气质和审美取向的相互交融,让清丰县拥有了丰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共通的文化和情感孕育了清丰柳子戏生存、传播和传承的土壤。目前,全国保留下来的专业剧团仅有清丰县柳子剧团和山东省柳子剧团两家,有其稀有性的艺术特征。[3]
获得荣誉
2006年5月20日,柳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清丰柳子戏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清丰柳子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4]
2024年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濮阳市柳子戏传承人常银良入选。
免责声明
神州戏曲百科的词条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如您发现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或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szxqweb@163.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