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剧团:修订间差异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第13行: 第13行:
{{#cargo_query:
{{#cargo_query:
tables=newsList
tables=newsList
|fields=newsList._pageName
|fields=newsList._pageTitle
|where newsList.class_type='秦腔'
|where=newslist.class_type='秦腔'
|order by=_pageID DESC
|order by=newsList._ID DESC
|limit=5
|limit=5
|format=ul
|format=ul
}}
}}

2022年12月20日 (二) 16:53的最新版本

  1955年春节,蓝田县政府成立县剧团。以蓝田县肖家坡业余剧团为基础吸收其他区、乡主要文艺骨干,以及社会上的闭散艺人共70多人,于1955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正式成立,定名蓝田民光剧团,属民营性质。

  1956年,西安易俗社、三意社肖新武、王务民、刘自立、梁保民、袁西梦、刘菊芳、韩辅华等同志来蓝田剧团工作,加强了剧团业务力量和演出阵容。同年蓝田县政府派吴健夫为团长,任命韩辅华、肖新亚为副团长,成立团委会,下设行政股、宣教股、剧务股、演出股。陈治民、刘光亚、梁保民任教练。排练出《三滴血》《游西湖》《回荆州》《黄河阵》《家庭痛史》《梁秋燕》《斩秦英》《杀四门》《连升店》《释放》《柜中缘》《卖画劈门》《铡美案》等剧。1958年演出创作的现代剧《大战白马河》。1959年自编历史剧《鸳鸯恨》,参加了西安市戏剧观摩演出大会。

  1959年蓝田民光剧团由民营转为国营性质,1962年,又转为集体性质,实行自负盈亏。周斯瑞任团长。剧团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培训,较优秀者有翟明昌、郑叔英、王淑霞、焦振堂、刁淑芳、丁连英、张桂英、蔡未娃、王菊兰、黄英丽、胡润民、杨娴娴、屈玉兰等。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岳云》《望娘滩》《火焰驹》《三滴血》《夺锦楼》《墩台挡将》《囊哉装箱》《隔门贤》《断桥》《起解》《走南阳》《庵堂认母》等。由于在培养青年学生方面成绩显著,1960年陕西省戏曲青年会演大会,韩辅华、刘光亚二教练获艺术教育个人奖。

  1963年6月13日渭南专署将蓝田、临潼剧团合并为“渭南地区秦腔二团”。直属渭南地区戏管会领导。1969年2月28日,渭南地区又将剧团划归蓝、临两县管理。1970年蓝田县政府决定恢复原民光剧团,将“文革”中解散人员陆续收回,并招新生20余名,于是年六月间组成“蓝田县文工团”。派尹翁林、王保持任团长。演出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风华正茂》《不平静的海滨》《桃李梅》《墙头记》《法门寺》《游龟山》《火焰驹》及创作剧目《红岭战士》等剧。

  1978年更名为蓝田县剧团。1980年蓝田县文艺班学员毕业,分配剧团充实了演出力量。1988年,创作的现代戏《丁家院》参加陕西省第二届艺术节,获银牌奖。1989年参加西安市第二届艺术节,获创作、演出二等奖。秦腔

秦腔资讯

Error: No database table exists named "news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