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6行: | 第16行: | ||
2006年,巴陵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6年,巴陵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2011年,原岳阳市巴陵戏剧团、岳阳市花鼓戏剧团合并组建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278108344542772] | 2011年,原岳阳市巴陵戏剧团、岳阳市花鼓戏剧团合并组建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278108344542772][[分类:巴陵戏院团]] | ||
[[分类:巴陵戏院团]] | |||
{{GroupList | {{GroupList | ||
|class_type=巴陵戏 | |class_type=巴陵戏 | ||
|is_recomend=0 | |is_recomend=0 | ||
}} | }} |
2023年6月20日 (二) 15:52的最新版本
2011年,原岳阳市巴陵戏剧团、岳阳市花鼓戏剧团合并组建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
研究院历史
民国时期,巴陵戏最著名的戏班当属“岳舞台”。岳舞台原为戏院和戏班共用的名称。1914年初,岳阳商会会长周吟鹤因去岳阳咏霓戏园看戏受冷遇,一气之下决定自办剧院与咏霓戏园开展竞争。不久,周吟鹤招募股东40人,将岳阳玉清观天王殿改为戏院。然后又从四乡的巴陵戏班聘请名角,组建戏班。当年七夕节,岳舞台正式开演。由于剧院行头精良,戏班名伶荟萃,岳舞台一炮打响,连演数月,座无虚席。不过,周吟鹤办戏院和戏班,只是逞一时之气,并非其主业。到了1919年,他将戏院和戏班改为承包制。也就是让戏班自负盈亏,他向戏班收取戏院和行头的租金。此后,戏院改名岳阳大戏院,戏班仍沿用岳舞台作为班名,由资深艺人许升云任班主。
1925年,岳阳发生大旱灾,民不聊生,许多巴陵戏班倒闭,大批巴陵戏艺人出走他乡。第二年,连岳舞台都难以维持生计。所幸常德汉剧文华班与岳舞台情同手足,危难时刻将岳舞台引至常德及湘西一带演出,才让岳舞台渡过难关。此后,岳舞台在外漂泊了22年之久。
1940年秋,岳舞台辗转来到湘西大庸(今张家界市)。当时正是抗战时期,岳阳沦陷,岳舞台打算长期在大庸安身立命。但是,到了1944年,岳舞台三位骨干演员相继病逝,对整个戏班打击很大。更糟糕的是,这时岳舞台还遭到了当地恶霸的欺凌。有个姓罗的恶霸,是大庸东坪乡团防队大队长,看中了岳舞台的女演员丁艳香。丁艳香此时已婚,其夫是岳舞台的名角李筱凤。为霸占丁艳香,罗姓恶霸竟谋划杀夫夺妻。所幸李筱凤事先得到消息,连夜逃离了大庸。得知李筱凤逃跑,罗姓恶霸还派了两个手下追杀,但没能追上。
1945年抗战胜利后,岳舞台返回家乡岳阳。先年从大庸逃回的艺人李筱凤,加入了另一个戏班,叫新岳舞台。1952年,新老岳舞台合并,取名岳舞湘剧团。次年,更名为岳阳巴陵戏剧团,李筱凤担任团长。
1955年,该团整理改编的传统戏《九子鞭》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获剧本一等奖和演出二等奖。李筱凤和胡永发获得演员一等奖,朱岳福获演员三等奖。1957年,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打差算粮》参加湖南省戏曲汇报演出,获剧本、演出一等奖。1959年,新编历史剧《何腾蛟》参加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奖。
文革时期,仅存的两个专业巴陵戏剧团——湖南岳阳巴陵戏剧团和湖北通城巴陵戏剧团都被解散。1977年,岳阳巴陵戏剧团恢复,巴陵戏起死回生。
2006年,巴陵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原岳阳市巴陵戏剧团、岳阳市花鼓戏剧团合并组建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1]
免责声明
神州戏曲百科的词条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如您发现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或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szxqweb@163.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