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滇剧团:修订间差异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昆明市宜良县滇剧演出的年代较早。据《曲靖地区戏曲志》记载,清末民初,宜良县就有陈维纯组建的滇剧班子,主要演折子戏,也演出根据地方民间故事改编的条纲戏。由于演出活动较频繁,就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滇剧艺人。1953年,宜良成立了“协兴滇剧社”,把一些分散在民间的滇剧艺人吸收入社。1955年,宜良的滇剧班子合并于曲靖地区滇剧团,在宜良成立了曲靖地区滇剧团一队。1959年,宜良在滇剧一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宜良县滇剧团,云南省著名滇剧演员彭国珍、竹八音、小八音、戚少斌及琴师殷质泰等都曾是该团早期的骨干。
  昆明市宜良县[[滇剧]]演出的年代较早。据《曲靖地区戏曲志》记载,清末民初,宜良县就有陈维纯组建的滇剧班子,主要演折子戏,也演出根据地方民间故事改编的条纲戏。由于演出活动较频繁,就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滇剧艺人。1953年,宜良成立了“协兴滇剧社”,把一些分散在民间的滇剧艺人吸收入社。
 
  1955年,宜良的滇剧班子合并于曲靖地区滇剧团,在宜良成立了曲靖地区滇剧团一队。1959年,宜良在滇剧一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宜良县滇剧团,云南省著名滇剧演员彭国珍、竹八音、小八音、戚少斌及琴师殷质泰等都曾是该团早期的骨干。


  1967年,宜良县滇剧团解散。1979年,以宜良县文艺宣传队为基础恢复了滇剧团,不但招回了一部分滇剧老艺人,还吸收了一批年轻演员,演出了滇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七侠五义》、《三姐下凡》、《杨家将》、《樊梨花》等,观众十分踊跃,滇剧演出日益兴盛。1975年后,宜良县滇剧团创作了历史剧《天波潮》、《穿袈裟的军人》等剧目,参加曲靖地区文艺汇演并获奖。后来又创作了民间故事剧《兔仙救龙记》、现代剧《野菊花》、《绿林新传奇》等剧目,在昆明戏剧汇演中均获奖。[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08986270078468612]
  1967年,宜良县滇剧团解散。1979年,以宜良县文艺宣传队为基础恢复了滇剧团,不但招回了一部分滇剧老艺人,还吸收了一批年轻演员,演出了滇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七侠五义》、《三姐下凡》、《杨家将》、《樊梨花》等,观众十分踊跃,滇剧演出日益兴盛。1975年后,宜良县滇剧团创作了历史剧《天波潮》、《穿袈裟的军人》等剧目,参加曲靖地区文艺汇演并获奖。后来又创作了民间故事剧《兔仙救龙记》、现代剧《野菊花》、《绿林新传奇》等剧目,在昆明戏剧汇演中均获奖。[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08986270078468612]
[[分类:滇剧院团]]
{{GroupList
{{GroupList
|class_type=滇剧
|class_type=滇剧
|is_recomend=0
|is_recomend=0
}}
}}

2023年6月19日 (一) 14:52的最新版本

  昆明市宜良县滇剧演出的年代较早。据《曲靖地区戏曲志》记载,清末民初,宜良县就有陈维纯组建的滇剧班子,主要演折子戏,也演出根据地方民间故事改编的条纲戏。由于演出活动较频繁,就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滇剧艺人。1953年,宜良成立了“协兴滇剧社”,把一些分散在民间的滇剧艺人吸收入社。

  1955年,宜良的滇剧班子合并于曲靖地区滇剧团,在宜良成立了曲靖地区滇剧团一队。1959年,宜良在滇剧一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宜良县滇剧团,云南省著名滇剧演员彭国珍、竹八音、小八音、戚少斌及琴师殷质泰等都曾是该团早期的骨干。

  1967年,宜良县滇剧团解散。1979年,以宜良县文艺宣传队为基础恢复了滇剧团,不但招回了一部分滇剧老艺人,还吸收了一批年轻演员,演出了滇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七侠五义》、《三姐下凡》、《杨家将》、《樊梨花》等,观众十分踊跃,滇剧演出日益兴盛。1975年后,宜良县滇剧团创作了历史剧《天波潮》、《穿袈裟的军人》等剧目,参加曲靖地区文艺汇演并获奖。后来又创作了民间故事剧《兔仙救龙记》、现代剧《野菊花》、《绿林新传奇》等剧目,在昆明戏剧汇演中均获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