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曲剧团:修订间差异
(创建页面,内容为“ 泌阳县曲剧团的前身是春水曲剧团。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春水街“穷人社”宁寿卿与沙河店崔雅阁等人联合,为宣传抗日救亡,吸收”大调曲”和“小调曲”,将原春水话剧团改为“春水曲剧班”。1949年人民政府成立后,改为“春水曲剧团”。主要演员有宁寿卿、崔雅阁、刘新田、范玉峰、刘得祥、张凤华、孙…”) |
无编辑摘要 |
||
第26行: | 第26行: | ||
2008年以后,剧团演出政府给予一定补帖,剧团活动步入良性状态,走乡串村演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黄继成整理''')[https://mp.weixin.qq.com/s/lqHNqW5krBOiBDhBIxTaFA] | 2008年以后,剧团演出政府给予一定补帖,剧团活动步入良性状态,走乡串村演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黄继成整理''')[https://mp.weixin.qq.com/s/lqHNqW5krBOiBDhBIxTaFA] | ||
[[分类:曲剧剧团]] |
2023年4月19日 (三) 13:33的最新版本
泌阳县曲剧团的前身是春水曲剧团。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春水街“穷人社”宁寿卿与沙河店崔雅阁等人联合,为宣传抗日救亡,吸收”大调曲”和“小调曲”,将原春水话剧团改为“春水曲剧班”。1949年人民政府成立后,改为“春水曲剧团”。主要演员有宁寿卿、崔雅阁、刘新田、范玉峰、刘得祥、张凤华、孙朝相等,主演剧目《金鞭记》(原名《二侠十八女》)、《六纲六议》、《回龙传》等。
剧团简介
1953年正式建团,在春水曲剧团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吸纳了西关曲剧团的演员,组建成“泌阳县曲剧团”。集体性质,隶属人民政府教育科,受县文化馆直接领导。剧团第一任团长宁寿卿,主要演员张孝玲,嗓音宏亮,字正腔圆,润味十足,唱红长(长葛县),泌(泌阳县),桐(桐柏县)(一说为唐桐泌),被誉为“压塌南阳”。张新民、孙美丽、孙美幸等主演剧目《双珠凤》、《闫家滩》、《温江词》、《三世仇》、《三卷寒桥》等。
文革前期,在毛泽东主席“双百”文艺方针指引下,泌阳县曲剧团舞台演出繁荣。这一时期,上演的剧目多,传统戏《慈云太子走国》、《铡美案》、《春草闯堂》、《春秋配》等,现代戏《刘胡兰》、《白毛女》、《夺袭白虎团》等。演员人才荟萃,老、中、青三代同堂。主要演员有:王克玲、王明林、郑付兰、侯万录、徐文华、李自强、焦家林、吴祖意、张书霞等。
文革期间一度改为唱京剧样板戏。主要剧目《沙家滨》、《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主要演员徐文华、李自强、焦家林、吴祖意、张书霞、郭体龙等,这一时期,剧团还演出了小曲剧《游乡》、《半月天》、《柜台内外》、《掩护》等。
1980年恢复上演传统戏《逼上梁山》,连续公演3个多月,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现代戏《李双双》连续上演2个多月,侯万录、王明林因主演孙喜旺、李双双成为剧团名角。
1985年泌阳曲剧团参加驻马店地区第一届戏剧大赛,参赛剧目《孝廉杀母》,又名《亲情很》,编剧任省获优秀演出奖。主要演员:田玉荣、张晓香、党建山、冯立、刘林兴。
1986年前,泌阳县曲剧团有干部职工52人,阵容比较整齐,行当比较齐全,主要坚持在豫南、鄂西北一带农村演出,代表剧目有《楚宫血泪》四部、《小红袍》四部、《刘全进瓜》、《李豁子离婚》及现代戏《银锁怨》、《儿多罪孽大》等。
1988年参加驻马店地区第二届戏剧大赛,参赛剧目《五味瓶》获优秀演出奖,编剧任省。主要演员:高霞、刘咏梅、林代运、赵建军、胡海莲。
1992年参加驻马店地区第三届戏剧大赛,参赛剧目《铜峰雪猫冤》,编剧任省获优秀演出奖,主要演员:林代运、高霞、周承芹、杨广艳、张同正。
1996年参加驻马店第四届戏剧大赛,参赛剧目《双喜临门》获优秀演出奖,编剧黄继成、任省。主要演员:林代运、夏丽、郭广全、张同正。
1993年升格为驻马店地区曲剧团。
2001年以后,按照市场经济运作,实行招聘承包,仍能坚持春季物交会的旺季演出。
2008年以后,剧团演出政府给予一定补帖,剧团活动步入良性状态,走乡串村演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黄继成整理)[1]
免责声明
神州戏曲百科的词条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如您发现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或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szxqweb@163.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