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蒲剧院:修订间差异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创建页面,内容为“  临汾蒲剧院蒲剧团是全国较有影响的戏曲艺术院团。临汾蒲剧院前身为1959年组建的晋南蒲剧院。1970年,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晋南蒲剧院所属人员和财产一分为二,分别组建运城地区蒲剧团和临汾地区蒲剧团。1979年,后者恢复院级建制,定名临汾蒲剧院。 == 基本信息 == 文件:0304165306.jpg|替代=临汾蒲剧院、临汾戏剧研究院|缩略图|临汾蒲剧…”)
 
无编辑摘要
 
第13行: 第13行:
  为整体培养后继人才梯队,2000年创办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蒲剧院定向班,先后有21人在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摘取“小梅花”称号。2005年成立了临汾蒲剧院小梅花蒲剧团,十余年来,先后排演了一大批蒲剧传统经典剧目和现代剧目,继承了蒲剧绝技绝活《挂画》《杀府》《采花》《表花》《跑城》《打神告庙》《五雷阵》等三十余出折子戏,先后获中国“红梅奖”4名、山西省“杏花奖”11名、全省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5名。如今他们正在舞台艺术实践中不断成长。
  为整体培养后继人才梯队,2000年创办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蒲剧院定向班,先后有21人在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摘取“小梅花”称号。2005年成立了临汾蒲剧院小梅花蒲剧团,十余年来,先后排演了一大批蒲剧传统经典剧目和现代剧目,继承了蒲剧绝技绝活《挂画》《杀府》《采花》《表花》《跑城》《打神告庙》《五雷阵》等三十余出折子戏,先后获中国“红梅奖”4名、山西省“杏花奖”11名、全省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5名。如今他们正在舞台艺术实践中不断成长。


几十年来,临汾蒲剧院在戏曲艺术理论研究上也成果颇丰。先后出版了《蒲剧史魂》《蒲剧音乐》《蒲剧唱腔音乐初探》《蒲州梆子志》《蒲剧辉煌五十年》《蒲州梆子传统剧本汇编》等专著,《蒲剧艺术》编辑出版至今已三十八年,共发行146期,被国内外众多图书馆收藏。[https://mp.weixin.qq.com/s/xVxBTNEG5dL8aSWArMHlKQ]
几十年来,临汾蒲剧院在戏曲艺术理论研究上也成果颇丰。先后出版了《蒲剧史魂》《蒲剧音乐》《蒲剧唱腔音乐初探》《蒲州梆子志》《蒲剧辉煌五十年》《蒲州梆子传统剧本汇编》等专著,《蒲剧艺术》编辑出版至今已三十八年,共发行146期,被国内外众多图书馆收藏。[https://mp.weixin.qq.com/s/xVxBTNEG5dL8aSWArMHlKQ][[分类:蒲剧院团]]

2023年7月17日 (一) 14:27的最新版本

  临汾蒲剧院蒲剧团是全国较有影响的戏曲艺术院团。临汾蒲剧院前身为1959年组建的晋南蒲剧院。1970年,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晋南蒲剧院所属人员和财产一分为二,分别组建运城地区蒲剧团和临汾地区蒲剧团。1979年,后者恢复院级建制,定名临汾蒲剧院。

基本信息

临汾蒲剧院、临汾戏剧研究院
临汾蒲剧院、临汾戏剧研究院

  1979年,后者恢复院级建制,定名临汾蒲剧院。赵乙任院长,韩刚、张庆奎任副院长。院部设办公室、创作室、编导室、音美室、资料室及蒲剧艺术编辑部等六科室,下辖临汾蒲剧院蒲剧团(简称蒲剧团,内部称老团)和临汾蒲剧院青年蒲剧团(简称青年团)。1990年,两团合并为临汾蒲剧院实验蒲剧团,又名临汾蒲剧院蒲剧团。该团在不同的时期不仅拥有众多表演艺术家,而且也蕴藏了编、导、音、美等诸多方面的优秀创作人才。

  临汾戏剧研究院是在2011年改制时与临汾蒲剧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前身为1959年组建的晋南蒲剧院,1980年恢复院级建制,定名临汾蒲剧院,是全国较有影响的戏曲艺术剧院。

  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继承创新、出人出戏的宗旨,形成了以墨遗萍、赵乙、韩刚、杜波、张峰、白星、潘尧黄等为代表的编导集体和创研团队;不仅拥有王秀兰、阎逢春、张庆奎、筱月来、杨虎山五大名演员,而且先后涌现出筱媛娜、筱凤兰、原云龙、原月仙、解洪平、曹锁元、武兴栋、吴永胜、王天明、李安华、杨翠花、田迎春、白麦浪、张巧凤、张优强、吴鸣等一大批优秀创作人才和表演人才,在群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传承创排出《意中缘》《白沟河》《窦娥冤》《麟骨床》《薛刚反朝》《三家店》《港口驿》等深受观众喜爱的大批优秀剧目,其中,《窦娥冤》于1962年拍摄成电影,发行拷贝多达年度之冠。

  改革开放后,蒲剧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春天,创作改编的《麟骨床》赴京参加建国三十周年观摩演出,获文化部创作、演出二等奖,被戏剧专家赞誉为“报春花开第一枝”。1980年,组建了临汾蒲剧院青年蒲剧团,培养了以任跟心、郭泽民、崔彩彩、雷俊生、窦爱香等为首的一批优秀青年演员,他们在继承中求发展,以崭新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戏曲界的高度重视,任跟心、郭泽民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崔彩彩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眉户团许爱英、潘国梁也分别荣获第七届、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7年拍摄了戏曲影片《烟花泪》,上映后反响强烈。蒲剧、眉户多次赴港台地区并走出国门,赴新加坡、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扩大了蒲剧在国外的影响。1999年创作的《土炕上的女人》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演出后,赴首都演出引起轰动,被戏剧专家誉为“现代戏成熟或趋于成熟的标志。”该剧荣获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中国现代戏突出贡献奖和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主演任跟心获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文化部授予临汾蒲剧院“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临汾市眉户剧团,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也取得累累硕果,创演的眉户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村官》《父亲》《山凹人家》等优秀剧目深受广大戏曲观众热爱,先后荣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文华奖”,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优秀剧目奖”等荣誉奖项。  

  为整体培养后继人才梯队,2000年创办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蒲剧院定向班,先后有21人在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摘取“小梅花”称号。2005年成立了临汾蒲剧院小梅花蒲剧团,十余年来,先后排演了一大批蒲剧传统经典剧目和现代剧目,继承了蒲剧绝技绝活《挂画》《杀府》《采花》《表花》《跑城》《打神告庙》《五雷阵》等三十余出折子戏,先后获中国“红梅奖”4名、山西省“杏花奖”11名、全省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5名。如今他们正在舞台艺术实践中不断成长。

几十年来,临汾蒲剧院在戏曲艺术理论研究上也成果颇丰。先后出版了《蒲剧史魂》《蒲剧音乐》《蒲剧唱腔音乐初探》《蒲州梆子志》《蒲剧辉煌五十年》《蒲州梆子传统剧本汇编》等专著,《蒲剧艺术》编辑出版至今已三十八年,共发行146期,被国内外众多图书馆收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