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修订间差异

来自戏曲百科-神州戏曲网
(创建页面,内容为“  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系国有专业表演团体,原云霄县潮剧团。成立于1951年8月,现有演职人员75人。 == 基本信息 ==   剧团创作演出了《太子登基》《春风明月》《狄青会姑》《百岁挂帅》《杜金娥》《寒梅傲雪》等大批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其中《菱花传》《左良玉》等保留剧目三十余年屡演不衰;所创剧目《宝镜篇》《易婚…”)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系国有专业表演团体,原[[云霄县潮剧团]]。成立于1951年8月,现有演职人员75人。
  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系国有专业表演团体,原[[云霄县潮剧团]]。成立于1951年8月,现有演职人员75人。


== 基本信息 ==
== 基本信息 ==
第15行: 第15行:


  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抢救性地整理了潮剧古老剧本483本;恢复编排传统剧目43部;其中《柴房会》、《陈三五娘》、《井边会》、《包公赔情》、《梅亭雪》、《扫窗台》、《桃花过渡》、《回书》等8个传统折子戏剧目被文化部纳入《中国文化记忆》库;实施潮剧名老艺人传承计划和潮剧传承人培育计划,精心遴选《柴房会》、《陈三五娘》、《井边会》、《包公赔情》、《梅婷雪》、《扫窗台》、《桃花过渡》、《回书》等8个传统折子戏剧目被文化部纳入《中国文化记忆》库;实施潮剧名老艺人传承计划和潮剧传承人培育计划,精心遴选《柴房会》、《扫窗会》、《井边会》、《陈三五娘》、《梅亭雪》、《挑花过度》、《包公赔情》、《刺梁冀》等十多个潮剧经典传统折子戏,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传统潮剧表演技艺。[https://mp.weixin.qq.com/s/CG0OF3U7F_SQcvPKGC0l7g]
  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抢救性地整理了潮剧古老剧本483本;恢复编排传统剧目43部;其中《柴房会》、《陈三五娘》、《井边会》、《包公赔情》、《梅亭雪》、《扫窗台》、《桃花过渡》、《回书》等8个传统折子戏剧目被文化部纳入《中国文化记忆》库;实施潮剧名老艺人传承计划和潮剧传承人培育计划,精心遴选《柴房会》、《陈三五娘》、《井边会》、《包公赔情》、《梅婷雪》、《扫窗台》、《桃花过渡》、《回书》等8个传统折子戏剧目被文化部纳入《中国文化记忆》库;实施潮剧名老艺人传承计划和潮剧传承人培育计划,精心遴选《柴房会》、《扫窗会》、《井边会》、《陈三五娘》、《梅亭雪》、《挑花过度》、《包公赔情》、《刺梁冀》等十多个潮剧经典传统折子戏,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传统潮剧表演技艺。[https://mp.weixin.qq.com/s/CG0OF3U7F_SQcvPKGC0l7g]
[[分类:潮剧院团]]
{{GroupList
{{GroupList
|class_type=潮剧
|class_type=潮剧
|is_recomend=0
|is_recomend=0
}}
}}

2023年7月14日 (五) 13:45的最新版本

  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系国有专业表演团体,原云霄县潮剧团。成立于1951年8月,现有演职人员75人。

基本信息

  剧团创作演出了《太子登基》《春风明月》《狄青会姑》《百岁挂帅》《杜金娥》《寒梅傲雪》等大批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其中《菱花传》《左良玉》等保留剧目三十余年屡演不衰;所创剧目《宝镜篇》《易婚记》《断鸿曲》《泪洒秦淮》《围城记》《冒官记》《开漳序曲》《向东渠》参加福建省第14-18届、第20届、第26届、第27届戏剧会演接连获奖,成为福建省同类剧团中的佼佼者。剧团连续10年应邀到东南亚等地演出,受新加坡等地多家知名媒体追踪报道,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促进海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一定贡献,开漳圣地云霄县由此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称号;

  2009年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华情”演出;

  2011年5月,“福建潮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传承保护责任单位;

  2016年9月携《珍珠记扫窗会》晋京展演。[1]

潮剧传承

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
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

  为培育潮剧后备人才,从十三五期间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依托云霄职业技术学校平台开办“戏曲表演专业班”,学历中专,学制三年,并从北京、上海、沈阳、厦门、汕头等地聘请专家教授前来教学,至今共招收学生100余人。每年从毕业生当中遴选3至5个优秀学生,并通过全省事业单位考试给予招录进编,通过这样的方式培育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了潮剧后备人才缺乏的问题。

  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抢救性地整理了潮剧古老剧本483本;恢复编排传统剧目43部;其中《柴房会》、《陈三五娘》、《井边会》、《包公赔情》、《梅亭雪》、《扫窗台》、《桃花过渡》、《回书》等8个传统折子戏剧目被文化部纳入《中国文化记忆》库;实施潮剧名老艺人传承计划和潮剧传承人培育计划,精心遴选《柴房会》、《陈三五娘》、《井边会》、《包公赔情》、《梅婷雪》、《扫窗台》、《桃花过渡》、《回书》等8个传统折子戏剧目被文化部纳入《中国文化记忆》库;实施潮剧名老艺人传承计划和潮剧传承人培育计划,精心遴选《柴房会》、《扫窗会》、《井边会》、《陈三五娘》、《梅亭雪》、《挑花过度》、《包公赔情》、《刺梁冀》等十多个潮剧经典传统折子戏,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传统潮剧表演技艺。[2]